把美国航母和日本本土当成攻击演练目标的驭空戟?1000高超音速导弹,近期可谓风头正盛。与美日那些停留在PPT阶段的高超概念武器相比,驭空戟?1000不仅已经真正造出了可实战的实弹,而且在量产时还大胆采用发泡水泥、车规级芯片等普遍工业材料来制造,可谓真正意义上的用水泥搓出来的高超导弹。

总体来看,驭空戟?1000的突出优势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它利用发泡水泥等常见工业材料,大幅降低了导弹的制造成本;第二,它采用集装箱式发射箱,使发射门槛更低,让火力部署更加灵活普及;第三,它在精度、目标识别、自动规避威胁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智能化能力;第四,它具备极强的外贸潜力,有望推动以我国为核心的高超音速武器装备体系向外扩展。

先说第一点——隔热问题,一直是高超音速导弹研发中的关键难题。美国、日本等国并非无法在实验室中造出满足高超飞行隔热需求的材料,但实验室能做出来与工业上能批量生产完全是两回事。相比之下,发泡水泥、标准工业螺丝、车规级芯片等材料在我国成熟的工业链体系里非常容易实现规模化制造。美日用高昂代价在实验室凑出一枚高超导弹的成本,可能足够让凌空天行一次性造出十枚甚至更多水泥版高超弹。

尤其是俄乌冲突已经证明,在现代战争中,高精度弹药的消耗速度极其惊人。就算是美国海军,在红海的护航行动中都差点维持不了标准系列防空导弹的供应。而未来若在西太平洋爆发高强度冲突,高超音速导弹这种级别的武器消耗只会更快。在这种背景下,要以可控的低成本,工业化生产射程达到500至1300公里、最高速度能接近7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本身就极具技术含量。从官方宣传画面来看,驭空戟?1000的弹体内部还特别塞进了一枚火箭发动机,用于提升末段突防和机动变轨能力,更增强了其实战威力。

第二点,是关于集装箱发射方式的高明之处。虽然导弹集装箱化并不是首次出现,但驭空戟?1000却是第一款真正把高超音速导弹塞进标准集装箱里的武器,算是开创了全新的先例。这样做有两个显著优势。其一是隐蔽性极强。不论是由货车拖行的普通集装箱,还是堆放在商船上的运输集装箱,在战争中几乎无法从外观上被识别出来,美日也因此难以抢先破坏这些发射装置。

其二,是战时可快速普及的优势。东风?17必须依赖专业化发射车,而驭空戟?1000不仅能由正规部队使用,在必要时期甚至可交给经过短训的其他部队,乃至民兵力量使用,让部署方式更加灵活。这样一来,美日原本为我军现役高超武器准备的防空拦截体系,瞬间变得难以应对,大幅增加其防空压力,也为其他高超音速导弹创造更好的突防窗口。

第三点,是它在精度和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凌空天行在宣传片中明确展示,驭空戟?1000具备米级精度,这对于高速飞行武器来说难能可贵。同时,它还拥有目标识别与威胁自动规避能力。这意味着在作战时,导弹对指挥系统和远距离引导系统的依赖被大大降低,就算出现密集发射的情况,也不会让我方指挥链路承受过重负担,从而增强整体作战效率。

第四点,是出口前景。驭空戟?1000即便我军暂时不装备,但对中东多国来说,如伊朗、沙特、阿联酋、也门等,它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反霸权武器。凭借相对平价的成本,就能帮助这些国家构建起一套足以让强权忌惮的打击与威慑体系,因此其外贸潜力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