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灯具发展的鼎盛阶段。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宴饮聚会、乐舞表演、日常室内活动、庖厨劳作等场景增多,古人对照明需求持续增长,多枝灯成为这一时期的照明主流。
多枝灯以“多枝分节、每枝一灯盘”为核心特征,即灯具主体延伸出多个枝节,每个枝节末端均配有独立灯盘,可同时点燃实现多向照明。从考古发现来看,其构造形式主要分为树形、层盘形与多层形三类;材质则以青铜为主,同时涵盖铁、陶等,可满足不同阶层的使用需求。
其中,树形多枝灯不仅是照明工具,其造型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折射出古人的精神追求。古人将《山海经》记载的扶桑神树视为承载日月、孕育光明的根源。而树形多枝灯的灯柱对应神树的主干,分层伸展的枝节模拟树枝形态,灯柱顶端增设的主灯盘或专属顶饰,正是神树“顶端承载日月”的象征,从而将灯具的实用性与古人的精神世界完美的联系在一起。
扶桑树形灯
(部分内容和图片:均来自网络)
北京市石景山区博物馆地图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南路10号院1号楼,石景山区文化中心4-6层
交通:公交981、876、336路等13条公交线路苹果园南路东口站下车即到;地铁6号线杨庄站C2口向东8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