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11月23日报道:近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东浩兰生工博(上海)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中国钢结构建筑生态大会”在沪成功举行。本次大会以“钢铁让建筑更美好”及“促进中国钢结构建筑产业链融合发展”为主题,直面当前市场需求波动与“高成本、低舒适度”认知误区交织的行业困境,旨在通过“政企研用金”的深度融合,探索一条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破局之路。

打破壁垒:构建“政企研用金”协同新生态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生态协同。本次大会致力于搭建高效供需对接平台,加速构建具有韧性的产业生态圈。
在主旨论坛上,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张峰先后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马欣伯等专家深入剖析了钢铁建筑业的发展形势;奥雅纳董事朱立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工程师王喆则重点阐述了钢结构建筑的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大会的重要成果,产业链代表共同发布了《钢构建筑产业生态圈倡议》,标志着行业在协同发展上达成了里程碑式的共识。
为强化实效,大会创新设置了多场深度对接活动,在行业对话环节,汇聚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工四建集团、中建八局、上海宝钢、中国二十二冶、马钢等企业的总工与专家,直面产业链上下游痛点,寻求价值共识。
供需闭门会环节则定向邀请了上海地产、中海地产、宁兴控股等开发建设方,与设计、施工及钢材企业精准对接,推动项目实质性落地。
此外,大会还举办了世界咖啡沙龙,并引入上海银行、欧冶云商等机构,围绕绿色金融、人才战略及热轧H型钢的应用创新展开跨界研讨,为破解企业绿色智改瓶颈提供了具体抓手。

设计赋能:以“钢铁的诗意”重塑价值链
如果说绿色转型决定了钢结构的“含绿量”,设计创新则是提升其“含金量”的关键。本次大会将“强设计”置于核心战略之首,力图打破传统成本思维束缚。
备受瞩目的“钢铁的诗意”设计大咖TALK环节,是一场跨越建筑、结构与艺术的盛宴。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日本著名结构工程师小西泰孝、凯达环球韦业启,以及来自Architecturestudio、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华建集团、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urbaneer都市工作群等国内外顶尖设计力量齐聚一堂。
专家们通过分享超高层建筑、文化地标等最新实践,探讨如何利用钢的韧性与强度实现从“骨骼”到“灵魂”的诗意表达。这一战略举措意在将价值创造前置,通过一体化设计优化全生命周期成本,让业主方清晰洞察钢结构的长期投资回报。

技术驱动:夯实全生命周期“新质底座”
技术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钢构擎穹·智汇筑新”技术交流会上,中南建筑设计院李霆、北京工业大学张爱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郝际平等知名专家,围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标准与智能建造体系作了主旨报告,前瞻性地探讨了行业走向“智能建造新范式”的路径。
与此同时,宝武碳业、中国中冶等龙头企业发布了新材料、新技术的最新成果。配套的“解决方案”专题展区,整合了从设计到制造的数字化与绿色工艺,为与会者呈现了直观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025中国钢结构建筑生态大会不仅是一次行业盛会,更是中国钢铁与建筑两大工业体系在国家战略引导下的一次系统性重塑。从宏观政策解读到顶尖设计注入,再到产业链深度协同,大会成功构建了“从理念认知到实践落地”的完整闭环,为中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未来钢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