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一本本书中向世界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刚刚,文汇报记者获悉,上海发布2025年“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入选书目,五种外文版图书获得资助。
《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阿拉伯语版)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为核心,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样本,是读者了解上海发展的重要读物。《说园(典藏版)》作为中国园林美学的代表作,其法语版将助力法语读者深刻理解中式“诗意栖居”的文化内核。《科技重塑中国》(俄语版)聚焦中国科技产业创新实践,向俄语读者呈现中国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植物染》(英语版)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植物染色技艺,有望成为英语世界了解中国非遗技艺的实用读物。《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韩语版)解析甲骨文与中国早期文明的关联,将助力韩国读者深化对中国文化源头的认知。
这批图书通过本土化译者搭建了文化沟通的有效桥梁,聚焦不同领域,兼顾“中国故事”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深度,既凸显了当代中国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呈现在全球读者面前。
其中,《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阿拉伯语版,作者是谢国平,译者是埃及的艾哈迈德·赛义德·拉希德(Ahmed Saeed Rasheed ) ,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公司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选送。这是由浦东开发“同代记者”写作的“原始历史”,以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之地浦东为对象,将其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真实地记录了浦东的历史变迁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传奇故事,折射出改革开放的曲折进程,是第一部比较完整、详实的浦东发展史。
业内评价,阿拉伯语版译文整体较出色,能准确把握原著的主题思想,文笔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展现了译者较好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理解能力。译作翻译质量上乘,在目标市场和读者中具有较强影响力。这位翻译家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译作包括“讲给孩子的故宫”系列之《寻找宝藏》《探秘建筑》《纸上看展》和《也许今生不再相见》《即将消失的手艺》。

《说园(典藏版)》法语版译者是法国陈馨(Xin Chen),巴黎友丰出版社拟出版,同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选送。
《说园》初版于1984年,是陈从周先生毕生研究中国园林的代表作。全书以小品文形式探讨造园理论,阐释中国园林“诗情画意”的审美理想和“因地制宜”的营造原则,从造园、品园、复园三大角度系统论述中国园林艺术。2017年推出的典藏版新增32幅珍贵图片,包括园林实景、古建图纸及作者手绘,以典雅装帧提升图书的艺术价值。这部融合学术深度与大众趣味的著作,既是中国园林研究的必读经典,也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读物。
去年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同济大学出版社特邀陈从周之女陈馨亲自执笔翻译,以期让这部凝聚两代人心血的译作,以最地道的法语表达,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窗口,带领更多国际友人通过中国园林这扇窗,读懂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法语版质量精良,在文本理解、风格传达、文化负载词处理和目标读者阅读体验等方面表现出色。

《科技重塑中国》俄语版译者是俄罗斯弗拉基米尔・格涅兹迪洛夫(GNEZDILOV VLADIMIR),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出版社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选送。
黄庆桥所著《科技重塑中国》聚焦北斗导航系统、高铁、芯片、人工智能等中国十项重大科技工程,梳理这些领域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成就,多维度分析其背后深刻原因;聚焦科技评价体系发展中的大事件,揭开其背后的故事,以及国家政策和科技领军人物等在科技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该书从当今科技发展热点切入,基于深厚历史文献积累和研究,以点带面、论述深刻,呈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是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著作。作者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采用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边讲述、边思考、边论证,拉近了和普通读者的距离。
海外翻译版更是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的纽带。俄语版译者中文名叫沃落价,对原著理解比较透彻,在翻译中灵活地将中文思维转变为俄语思维,清晰传达了原作核心观点。译文语言表述优美,符合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沃落价熟悉中国文化,汉语水平高,在中俄语言互译方面有较高造诣,译著有《工业赋能:深度剖析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一起来读毛泽东:伟大也要有人懂》等。

《植物染》英语版译者是美国白雪莉(Shelly Bryant),美国SCPG出版,上海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选送。
作为“文化中国”丛书之一,英文版《植物染》精选九种常见染料植物,涵盖红、黄、蓝、紫、棕、黑等传统色系,结合媒染剂与多样材料,呈现丰富多变的色彩效果,使读者掌握植物染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还通过详尽图解学习特殊技法与多色印染,探索色彩在不同条件下的奇妙变化。该书将染色成果融入扎染、刺绣、缝纫等手工艺中,创作出兼具实用与美感的服饰与家居作品,是走进植物染色世界、感受传统与环保之美的理想读本。
该书翻译体现出译者对内容的准确理解。译作对原文的还原程度高,语言地道流畅,表达清晰,整体水平较高,是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走出去”的积极尝试,也回应了当下全球读者对绿色环保、自然生活方式和可持续设计日益关注的现实需求。

《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作者是龙国富,韩语版译者是韩国柳东春(류동춘),韩国民俗苑出版社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选送。
全书收录商周时期甲骨卜筮文篇40篇,内容涉及战争、祭祀、农业、渔猎、建筑、手工业、鬼神、礼制、天象、生育、疾病等方面。每篇按“甲骨文原貌”“原文和释文对照”“文字演变与释义”“释文、译文、价值和意义”顺序编撰。该书通过对40篇甲骨卜筮文的解读,展现了中国上古文明的发展过程,深入探究“中国智慧”发展演变,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强参考价值。
为推动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促进优秀出版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上海出版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讲活上海故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版权局设立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促进更多的优秀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出版、传播和推介。
业内指出,“在地化译介+本土出版传播”的模式,也是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区别于其他文化走出去项目的突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