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嗅注:
当下,都市生活普遍缺乏烟火气,都市家庭和年轻人因为繁忙,已被动远离自然、农田、菜市场。当“附近”成为都市生活的稀缺品,当“吃什么”成为每日的焦虑源头,一家生鲜平台如何重塑我们与餐桌的关系?
在消费回归理性的当下,叮咚买菜不再满足于做“送菜上门”的工具,而是以“云冰箱+美食城”的定位,重构都市人的饮食生活圈,开启一场从“渠道逻辑”到“场景逻辑”的转身。从24小时完成“采摘——配送”的太湖菜,到AI精选的“啵啵脆蓝莓”,再到休养10天0药残吊水“安心鱼”,再到精选原料、配料干净的全国美食和健康化零食。加上半小时达的便利、全程可溯源的安心,这家公司正用数字化能力,让品质生活回归“附近”。
当大众消费日趋理性,即时零售的竞争正从“拼速度”转向“拼温度”——谁能真正理解中国家庭的一日三餐,谁才能在生鲜即时零售的下半场赢得信任。
透过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的分享,我们看见了一个数字时代的烟火气正如何悄然回归。叮咚买菜经过8年在自营生鲜即时零售的精细化运营,不仅在一轮轮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实现稳定盈利,也有希望在即时零售的下半场,用足够深的护城河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更为复杂的挑战。
“我们形成了一个离用户最近、响应最快的云冰箱,也是一个充满线上烟火气的美食城。”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表示,当行业仍在价格与流量中内卷,叮咚选择回归商品本质与数字能力——没有爆发式增长的光环,却更坚实、更可持续,也真正重塑了数字时代的“附近餐桌”。
数智大脑:从搬运工到美食开发者的智能进化
在叮咚买菜的战略布局中,数字化和AI技术构成了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叮咚利用数据驱动的上下游供需协作,通过AI加持商品开发模式,提升测品孵化效率。
申强在演讲中详细解释了这套系统的运作机制,叮咚自研“数智大脑”,可以实现预测、补货、品控全链路数字化。 “每天晚上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4点之前是我们补货的核心时间,共有1000多个前置仓,都能做到精准补货”,申强表示。
而且通过AI模型,叮咚买菜可以将端到端的损耗率降低到个位数。最新数据中,端到端的全链路的损耗甚至可以低至1.25%,这在全世界零售业里都是领先的损耗率。

数字系统的精准预测不仅仅体现在补货环节,也深入到了叮咚买菜商品开发的前端。
申强举了“啵啵脆蓝莓”的例子,用AI综合分析叮咚平台的热度搜索,以及小红书、抖音、微博和百度等热门平台的热搜,获取消费者对于好蓝莓的明确需求——脆甜和个头大。基于该洞察,叮咚和产地共同开发种植出的“啵啵脆蓝莓”水果杯,在2024年实现了超过150万杯的销售量。
除此之外,叮咚买菜平台的热销产品相守蟹、山涧柴火豆腐、麻酱年糕等背后,也都有“数智大脑”的贡献。
叮咚买菜也用算法和细分到社区的数据积累,实现“附近”资源的再分配与可视化。比如,叮咚数据可以让一个区域甚至是细分到小区、社区的饮食需求变得可视化。
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预测,叮咚可以了解到某个小区的居民更爱吃活鱼还是有机蔬菜,从而精准配置前置仓的库存,甚至是选品的方向。这意味着,用戶的“附近”能提供什么食材,不再由传统的批发市场或商超链条决定,而是由用户和邻居们的集体偏好所“重构”。
商品重塑:用“产品经理思维”打造家的味道
在“数智大脑”之上,叮咚买菜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商业逻辑重构。2025年7月,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在供应链生态峰会上给出了回应——正式发布“4G”战略: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梁昌霖在演讲中直指行业痛点:“在当下的竞争环境里,行业价格战非常常见,针对用户和流量的抢夺场景会越来越惨烈,但大家往往会为了跑马圈地而顾不上商品和供应链建设。”

4G战略的核心是从渠道思维转向产品经理思维,告别过去烧钱铺渠道的野蛮竞争,专注于打造好的产品和体验。为实现这一战略,梁昌霖提出了 “一寸窄、一公里深”的策略:即用商品和生态思维,取代主流的流量和平台思维,专注在生鲜、食品赛道,深耕供应链全链路。“窄”代表叮咚买菜专注生鲜食品,“深”代表叮咚买菜不断参与的供应链链条。
在组织架构上,叮咚买菜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变革—解构商品开发中心,建立10个独立商品开发事业部,由核心高管带队。
这一转变在组织架构上得到了体现。据申强介绍,叮咚买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成立了十个独立的商品开发事业部,由核心高管直接带队——比如CTO同时兼任蔬菜事业部负责人,CFO兼任水果事业部负责人,这种架构确保了每个品类都能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投入,从而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
在这场商品重构中,叮咚买菜果断淘汰了大量平庸单品,将资源集中在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好商品”上。目前,这类商品的SKU占比已达到40%,成为叮咚买菜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武器。
尤其在生鲜品类上,叮咚买菜持续投资供应链的源头,通过“往上游走”提高整体供应链质量。2025上半年,叮咚买菜在规模化直采和订单养殖的基础上,联合上游合作方成立黑猪养殖基地、数字渔仓,从而实现生鲜食材全链路的管控,让城市的用户也可以买到新鲜食材,尝到“家”的味道。
“真安心鱼”体系就是叮咚买菜专注的“好商品”,其中,吊水鱼正是该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系列。申强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创新:叮咚设立专门的“吊水仓”,让经过长途运输的活鱼在流动的清水中“带薪休假”5到10天。
这段时间可以让鱼代谢掉体内的有害物质,还通过让鱼持续运动使肉质更加紧实。这种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来源于叮咚买菜“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数人的120分”战略理念的具体实践。
“附近”的价值:数字化如何重建餐桌连接
在22日举行的虎嗅F&M节展会上,叮咚买菜的“新生活集市”令人印象深刻,叮咚买菜不仅提供一顿饭,也能提供一次“重组感受”的生活体验, 成为一个立体的、提供生活方式多样性的解决方案。

在所有技术创新和商品重构的背后,叮咚买菜实际上在探索一个更具人文关怀的命题:在数字时代,如何重建人与人、人与社区的情感连接?
传统的邻里关系正在被数字化的新连接所补充。每一次消费者从骑手小哥准时送达中获得的一种履约的确定感,从平台品质保证中获得的信任感,本质上都是新型的情感体验,都在提升着现代人的生活幸福感。
这种理念体现在叮咚买菜对“附近”价值的重新定义上。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地理概念的“附近”正在弱化,而功能性的“附近”却在强化。叮咚买菜通过半小时达的即时服务、全程可追溯的品质保障,以及精心挑选的商品组合,为消费者构建了一个数字时代的“云冰箱”和“美食城”。
申强总结道,叮咚买菜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全链路的把控能力。平台20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全部来自自营业务,这种模式确保了对食品品质的全流程管控,也为消费者建立起了坚实的信任基础。
2024年,叮咚买菜也启动了出海战略,截至目前已通过李锦记、香港DFI、加拿大大统华超市等合作伙伴,将供应链商品销售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强表示,叮咚买菜计划选择势差大、对中国产品需求高的市场,与当地头部零售商合作,输出技术与供应链能力。
“叮咚买菜有很多的不容易。”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在虎嗅2025F&M创新节坦言。在生鲜电商“尸横遍野”的前置仓赛道中,没有流量靠山的叮咚买菜,用8年时间建起一套以AI与数字供应链为核心的“云冰箱+美食城”,并实现连续12季度盈利。他总结,“我们在一寸窄一公里深的方向上持续迭代。”

8年的探索让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平台认识到,数字化从来不是目的,而是让生活更美好的手段。正如申强所言,科技的价值在于更好地弘扬人文精神,让身处都市的消费者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叮咚买菜也在通过数字化和精细化运营提高规模和渗透率,从而迎来健康的、稳健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叮咚买菜讲出了新故事——聚焦数字时代的餐桌,不仅提供填饱肚子的食物,而是从源头提升食物品质,摸清用户需求,提升生活质量,并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社区的情感纽带。
下一篇:高柜金属衣柜 2.2 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