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11月的华盛顿正被两股焦虑情绪缠绕,一边是五角大楼急着催促财政部与中国敲定稀土协议,扬言感恩节前搞不定就报复;另一边是国债钟上的数字突破38万亿美元后仍在疯狂跳动,财政部长贝森特嘴硬“海外对美债兴趣浓厚”,却掩盖不住9月海外持仓六个月来首次下滑的尴尬。特朗普政府没等来对华施压的成果,反倒先迎来中方组合拳的重击,这三记重拳招招打在七寸上。
最让美国军工巨头坐立难安的,是稀土出口管制这记“闷拳”。美国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中国正在搭建稀土出口新机制,民用需求照单全收,军工采购从严把控。别小看这简单的区分,F-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制造永磁体,“宙斯盾”系统的雷达更是离不开稀土元素的加持。美国国防部曾做过测算,若失去中国稀土供应,其精确制导武器生产线将在18个月内陷入停滞。更让美军头疼的是,他们喊了多年的稀土产业链重建,至今仍是纸上谈兵。即便和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签了合作协议,这些国家的矿石仍要运到中国提纯——全球88%的稀土冶炼产能攥在中国手里,这种技术壁垒不是靠短期拨款就能突破的。有美国议员在听证会上直言不讳:“我们连熟练的稀土冶炼工人都找不到,所谓的替代计划就是自欺欺人。”

编辑
相比稀土管制的立竿见影,中国持续减持美债更像是钝刀割肉。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9月中国持有美债降至7005亿美元,这是今年第五次减持,距离2008年以来的最低值仅一步之遥。同期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9月末黄金储备达到7406万盎司,用真金白银替代美元资产的意图再明显不过。这一减一增的背后,是全球对美元信用的动摇。要知道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已经超过军费,穆迪下调主权信用评级的警告还在耳边,特朗普政府却仍在靠印钞和发债度日。上周三天内狂发6935亿美元国债的操作,让短期国库券总额突破6.59万亿美元,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连曾被特朗普重用的马斯克都看不过去,直言“美国政府基本没救了,除非出现奇迹”。
特朗普政府最该警惕却频频忽视的,是香港离岸人民币“点心债”的悄然发力。这种早年因规模小巧得名的债券,如今已成气候,国内科技企业近期在港合计发行超470亿元“点心债”,让人民币在国际资本市场站稳脚跟。对美国来说,这比减持美债和稀土管制更致命。美元霸权的根基,正是全球对美元结算和美元资产的依赖。当越来越多国家开始用人民币持有资产、开展贸易,美元霸权就会从根基上松动。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战略界私下把“点心债”称作“金融原子弹”,它没有爆炸的轰鸣,却在悄无声息中瓦解着美国的金融主导地位。

编辑
内忧外患的美国早已没了往日底气。政府停摆43天的后遗症还没消退,数十万联邦雇员薪资中断的影响仍在发酵,党争却让国会迟迟拿不出像样的债务解决方案。贝森特嘴上说着“国债拍卖从未如此成功”,却回避了短期债券占比飙升至22%的风险——这意味着美国正在靠“拆东墙补西墙”维持运转。五角大楼急着要稀土,财政部急着找买家,特朗普急着对外转嫁矛盾,可这些都解决不了核心问题:产业短板补不上,债务窟窿填不满,美元信用守不住。
中方的三记重拳,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稀土管制卡住建军命脉,美债减持动摇财政根基,“点心债”发行冲击货币霸权。特朗普政府想靠威胁报复解决问题,显然找错了方向。

编辑
马斯克那句“彻底完蛋”的警告或许刺耳,但却是美国当下的真实写照。当一个国家把精力都用在对外围堵而非内部革新上,当债务和内耗拖垮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实力,即便没有外部压力,衰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华盛顿的政客们若还看不清这一点,等待他们的恐怕不只是博弈的“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