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国人看着咱们频频成功的火箭是真着急啊,神舟20号被挂的时候说咱们空间站余量要被吃没了。

20号自主回家的时候又预测说绝对要满世界乱落,根本原本还是想看中国航天出笑话,这样就能掩盖他们的不足,可惜这次他们怕是看不到笑话了。
神舟20号是怎么回来的?它回来的任务又是什么?

一次宝贵的测试
就在几天前,美国的一些媒体还在推演一场“太空灾难”,他们笃定地猜测,一旦最新的神舟飞船就位,那个因为被碎片“刮花”了窗户的神舟二十号注定只能成为太空弃子,被无情地遗弃并坠毁在太平洋的波涛之中。

然而,当中国航天却让全世界再一次开了眼,那扇不起眼的舷窗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睛,神舟二十号在轨驻留期间,不慎遭遇了空间碎片的撞击,虽然没有发生灾难性的失压,但窗户上的裂痕在极端温差和辐射的太空中,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一个不小心我国宇航员就会有生命危险。

对于这艘受损的飞船,外界想的是,要么冒险让人坐回来,要么直接扔掉,但中国航天的决策层却给出了一套既惜命又务实的“第三方案”。现在局势已经十分明朗,神舟二十号不会直接载人,但更不会毫无价值地自毁。

它变成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实验舱”,此时此刻,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并没有像好莱坞大片里那样惊慌逃窜,而是在从飞船内部对破损的玻璃进行修补,这不仅仅是为了把缝堵上,更是准备再为之后的测试做准备。

这艘飞船在修补完成后,将独自携带货物重返地球,这是一招极其高明的棋。如果它能平安落地,科研人员就能拿着经过严酷再入大气层考验的实物,分析那种修补手段到底靠不靠谱,遭受过撞击的飞船结构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微观变化。

与其在那儿凭空计算模型,不如直接来一次实弹演练,即便为了100%的安全,我们不让航天员冒一丁点险,但飞船本身带回来的“伤检报告”,将是未来设计更强防护材料的无价之宝,这个话题先到这里,我们先来看看遇到类似状况美国是怎么做的。

这就是中美差距
当美国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满载雄心壮志升空时,谁能想到这会是一场噩梦的开始,推进器接二连三罢工、氦气泄漏,原本计划8天的短期出差,硬生生变成了滞留太空大半年的持久战。那两位六旬高龄的美国宇航员,只能无奈地在国际空间站里“蹭住”,看着故障频出的飞船独自溜回地球。

而这件事故的最后竟然要靠拆东墙补西墙来解决,美国准备让SpaceX的飞船临时腾出两个空座,像拼车一样把人接回来,且时间要拖到明年,长达286天的滞留,对宇航员的身体和心理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反观中国这边,当决定要应对神舟二十号的情况时,整个航天系统的反应速度令人咋舌,神舟二十二号的发射任务是“应急救援发射”,这是一次真正的实战检验,从接到指令到火箭腾空,原本应该是三十多天测发流程,被压缩到了16天。

发射场的工作人员甚至不得不执行“双岗制”,昼夜不停地运转,结果是,我们只用了9天时间,就让原本的乘组安全落地,神舟二十二号已经在太空中稳稳对接,新一批航天员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处理物资转移了。

所谓的“危险状态”甚至还没来得及发酵,就已经被强大的地面支援体系化解于无形。西方媒体此前大肆渲染神舟二十一号的三位航天员“被困”,嘲讽他们没有逃生舱,如今回看这些报道,真是充满了无知。

他们或许忘了,就在他们嘲笑中国航天员“只有几天余粮”的时候,他们自己的宇航员已经在天上甚至没有专用的铺位睡觉了。当然,也有不少朋友曾担忧地问起,如果不撤离,万一又有碎片飞过来怎么办?

这其实是中了思维定式的圈套,觉得一出事就得跑,实际上,中国空间站从设计之初就不是玻璃做的瓷娃娃。对于太空中那些如幽灵般的微小碎片,空间站关键部位挂上了特制的防护铠甲,那种级别的小撞击也就是挠痒痒。

至于大的碎片,我们的空间站完全具备主动变轨避让的能力,这在过去并不是没有先例,为了避开某些国家的卫星干扰,我们早就展示过这种太空机动能力。真正的风险区间,其实是那些“不大不小”的碎片。

如果真遇到撞击,中国航天的处理也并非只有逃生这华山一条路,锁定受损点、实施在轨封堵、维持舱压,这些都是日常训练科目。相比之下,那个由美国主导、体积五倍于我们的国际空间站,才是真正让人提心吊胆的“危楼”。

那个庞然大物不仅早就发现过裂缝,甚至还得靠修修补补维持运行,里面的宇航员那才叫真正地生活在“撤离边缘”。而且美国至今都没造出能把它安全拖进海洋墓地的航天器,这个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让人担心会不会有一天零件掉下来砸到居民的房顶。

中国航天的伟大
现在,神舟二十二号这艘作为“新批次首舰”的飞船已经顺利入驻天宫,大家可能不知道,神舟系列飞船早就实现了组批生产,这意味着我们随时都有备用的火箭和飞船待命,这一次神舟二十二号使用了备用资源,后方的工厂立刻就会有新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三火箭和神舟二十三号补位。

这种流水线式的生产能力和备份机制才是航天员安全感的最大来源,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这种全自动的无人对接模式下,神舟二十二号与空间站的“拥抱”也只用了3.5小时。没有航天员操控,完全依靠飞船大脑的自主计算,丝滑程度与载人任务别无二致。

神舟二十一号的乘组如今正在上面忙碌着,他们需要尽快消除前一艘飞船异常带来的影响,通过设置状态、转移物资,把每一个细节都归位。这场风波过后,太空重归平静,但中国在航天事业的影响力已经彰显出来了。

面对未知的深空,没有人能保证永远不出故障,但面对故障的态度和能力,却有着明显的差距,当有些人还在纠结“怎么回家”的时候,另一群人已经在这个星球上空搭建起了一套集主动防御、快速补位、实地维修于一体的闭环系统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