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的小夫妻最近装修,差点因为选公司吵起来。老公相中一家主打“网红 ins 风” 的,样板间拍得像杂志封面;老婆却觉得老牌公司靠谱,俩人各执一词,最后决定各看三家再投票。
先说老公看上的那家,一进门就被VR体验区吸引了,戴着眼镜能“逛”自己家的虚拟装修效果,酷炫得很。可细聊起来就露怯了,问起老房管道改造的细节,设计师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报价单上“个性化造型费”“特殊工艺费” 一堆模糊字眼,老婆当场就摇头:“这哪是装修,是开盲盒呢?”
后来去的那家就有意思了,藏在老街区的巷子里,老板没先谈设计,反倒拉着他们看相册——里面全是十年前的装修案例,配着现在的实景图。“你看这户人家,2010年装的,去年还请我去喝乔迁酒,说墙皮一点没裂。”
报价单做得像记账本,连窗帘杆的安装费都标着“20 元 / 根”。大叔指着其中一行笑:“这‘零增项承诺’是我亲笔写的,只要你不改主意,最后结账多收一块钱,我这茶桌给你搬回家。”小夫妻半信半疑,签合同的时候特意让加了句“设计漏项由公司承担”。
施工时还真遇到事了,师傅拆旧发现卫生间有面墙是空心的,没等小夫妻开口,大叔就带着工人来加固了,说:“是我勘察时没敲仔细,这钱得我掏。” 材料也实在,大叔带他们去仓库,瓷砖上贴着“上海专供”的标签,“这些厂家跟我合作十五年了,敢给我假货,我能堵他们厂门去。”
最让小夫妻省心的是施工队,早上八点准时到,中午就在工地支个小桌子吃饭。有次暴雨,工人还特意冒雨来关窗户,怕雨水泡了刚铺的地板。老公感慨:“比我这业主还上心。”
工期也没耽误,合同写75天,最后提前三天就完工了。验收那天,大叔拿着个小电筒照墙角,“你看这阴角线,直得能当尺子用。” 现在小夫妻住了半年,前阵子发现衣柜门有点响,发个消息,师傅当天就来调好了,临走还说:“以后有啥问题,哪怕住到孙子辈,随时找我。”
所以啊,在上海挑家装公司,别被那些花架子晃了眼。找个懂行、实在、把活儿当自家事干的,装修才能少闹心,多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