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亚朵集团凭借零售业务的强劲表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6.28亿元,同比增长38.4%;调整后净利润4.88亿元,同比增长27.0%,增速甚至超过行业龙头华住集团。这一增长动能主要来自其零售板块的爆发式增长——三季度商品交易总额(GMV)达9.94亿元,同比激增75.5%,其中专注睡眠场景的亚朵星球枕头成为现象级单品。
自2021年推出零售品牌以来,亚朵的营销投入呈现显著上升趋势。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从2022年的6.19%攀升至今年三季度的14.71%,远高于同期华住集团(4.87%)和首旅酒店(8.34%)的增幅。这种投入策略在社交媒体平台形成显著效应:通过明星代言、网红带货和流量投放的组合拳,亚朵星球产品频繁出现在消费者视野中,其深睡枕Pro3在天猫旗舰店售价439元/只,但据行业分析,其中约107元需分摊营销成本。
酒店核心业务指标显示,亚朵正通过规模扩张对冲单价波动。三季度集团整体入住率(OCC)为80.2%,较去年同期微降0.1个百分点;日均房价(ADR)从456元降至447元,导致每间可售房收入(RevPAR)同比下降2.4%至371元。不过运营中的酒店数量同比增长27.1%至1948家,客房总数突破21.9万间,这种"以量补价"的策略使其营收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零售业务占比从2022年的15.42%跃升至35.78%,今年前三季度贡献收入25.05亿元。
这种业务转型正在重塑公司的成本结构。以罗莱生活等家纺企业为参照,其2022-2025年三季度销售费用占比维持在21.45%-26.39%区间,与亚朵零售板块估算的24.43%费率高度吻合。这种趋同现象引发市场对其估值逻辑的重新审视:当前亚朵市盈率维持在25-28倍,显著高于家纺行业14-16倍的估值水平,但与华住、首旅等酒店股处于同一梯队。
资本市场开始出现分歧声音。支持者认为,亚朵通过酒店场景构建的"体验式零售"模式创造了独特竞争优势,其零售业务毛利率达48.7%,显著高于传统家纺企业;质疑者则指出,随着零售收入占比突破35%,公司正面临业务属性模糊化的风险——既要承担家纺行业持续高营销投入的压力,又难以享受酒店业通过加盟模式转移成本的轻资产优势。
这种转型阵痛在财务数据中已有体现。今年前三季度,亚朵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2.3%至10.23亿元,增速远超营收增长。若按照当前趋势推算,零售业务销售费率可能进一步攀升,这对依赖规模效应的盈利模型构成挑战。行业分析师指出,亚朵需要证明其"酒店+零售"的协同效应能够突破传统业态边界,否则可能陷入"两边不靠"的估值困境。
在电商渠道,亚朵星球枕头已累计售出超50万只,但复购率数据尚未公开。消费者调研显示,约63%的购买者表示产品体验符合预期,但仅有38%认为性价比突出。这种评价分化反映出品牌在高端定位与成本控制间的平衡难题——要维持400元价位段的市场竞争力,既需保持产品科技研发投入,又要应对持续攀升的营销支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