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聊一个做法挺有意思的饼,叫疤饼,也有人管它叫石子饼。听名字就知道,这饼做出来长得不一般,表面坑坑洼洼的,但吃起来那叫一个香酥。这玩意儿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不用烤箱,也不用电饼铛,而是用一锅烧热的石子(或者专门的瓷砂)给它“烤”熟的。
别一听用石子就觉得是啥黑暗料理,这其实是老办法了,靠的是石子均匀又持久的热量,慢慢把饼里的水分烘干,把油香逼出来。做出来的饼不仅酥,还特别耐放。想在家里试试的话,家伙事儿得备齐。一口厚底的铸铁锅是最好的,导热稳。再就是主角,小石子,找那种直径一两厘米的光滑河卵石就行,或者买烘焙用的瓷砂。用之前必须给我洗干净了,然后扔锅里小火慢慢炒,炒个半小时,把里面的水汽全炒干,这步要是偷懒,后面饼就容易粘。
现在说面,这饼的面团跟咱们平时做馒头包子的面不一样,它是用热糖油烫出来的。锅里倒水、白砂糖、还有芝麻油,家里有胡麻油的用胡麻油,那个味儿更冲。小火慢慢加热,加热到糖都化了,油水混合了,看到锅里冒着细微的白气但还没滚开的程度,就赶紧离火。这个温度很关键,太烫了会把面筋烫死,太凉了和出来的面又不酥。
糖油液稍微晾一下,大概八十度左右,摸着很烫但不是开水那种程度,把打散的鸡蛋液倒进去搅匀,手速要快,不然就成蛋花汤了。然后分次往里加面粉,用筷子搅成棉絮状。这时候别急着下手,手蘸点凉水防粘,再把这些面絮揉到一起。这个面团揉起来很快,大概五分钟,揉成一个光滑不粘手的面团就行,盖上湿布让它歇十分钟。这面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摸起来的手感,大概就跟你自己的耳垂差不多软。
饧好的面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剂子,每个大概一个鸡蛋那么重。滚圆了再让它待五分钟,让面筋松弛一下,这样后面才好擀。擀饼是个技术活,得擀得又薄又匀,差不多两毫米厚,跟硬币的厚度差不多。擀的时候从中间往四周推,边缘别擀裂了。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上锅。把之前炒干的石子倒一半到铸铁锅里,铺平,开小火加热十分钟,让石子把热量吃透。怎么判断温度够了?你撒一点点干面粉上去,面粉瞬间变微黄,那就对了。把擀好的饼坯平着铺在热石子上,然后赶紧把剩下的一半石子倒上去,把饼整个埋严实。
全程都得用小火,千万别开大火,火一猛,底下的饼皮直接就焦了,里头还是生的。盖上石子之后,就这么烘着,大概烤个七八分钟。期间可以稍微晃晃锅,让石子受热更均匀。时间到了,用个刮板或者铲子小心地把饼翻个面,这活儿得轻柔点,别把饼给捅破了。翻过来之后,重新用石子盖好,再接着烤个七分钟左右。
怎么算熟了?你看到饼的边缘有点微微翘起来,颜色金黄金黄的,上面的“疤痕”也出来了,用手轻轻敲一下饼面,能听到“梆梆”的空响声,那就差不多了。出锅的时候把石子筛掉,饼放在烤网上晾一晾,刚出锅的饼有点软是正常的,热气散掉就脆了。要是你觉得饼心还是有点软,不够脆,那就把石子都弄出来,把饼单独放回热锅里,开最小的火,两面各再烙一分钟,把最后那点潮气给收干。
做这个饼,最怕的就是火候控制不好。石子温度不够,饼烤不透,还容易粘;温度太高,外面焦了里面还是面疙瘩。所以宁可用小火多花点时间,也别图快。
当然,家里要是没条件弄石子,也不是不能做。用厚底的不粘锅,开最小火干烙也行。饼放进去,盖上锅盖,一面烙个五六分钟,翻面再烙五六分钟,烙到两面金黄起泡。这样做的疤痕肯定没那么明显,口感上会少一点石子带来的那种独特的焦香,但酥脆还是能保证的。用电饼铛也凑合,不过电饼铛上下加热,饼里的水汽不容易跑掉,做出来会偏软一些,最后最好是打开盖子再烘两分钟。po.df4.Biz。vp.df4.Biz。it.df4.Biz。kk.df4.Biz。iq.df4.Biz。
万一做失败了,也别急着扔。要是上色不均匀,就是石子没铺平或者预热不够。要是饼烤出来湿乎乎的,可能是你糖油没晾凉就和面了,或者面团本身水就大了,可以扔回锅里再多烘一会儿补救一下。最怕的是吃起来有股腥味,那基本就是鸡蛋没跟糖油搅匀,这个就没救了,下次注意。

这个饼本身是甜口的,油也重,所以吃的时候配点解腻的。一杯清茶,或者来点醋,吃起来就很舒服了。刚做好的疤饼最香,完全凉透了之后用密封袋装好,放一个星期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