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成都龙泉山寒意渐浓,山泉镇花果村的百余亩桃林却透着别样生机。桃树枝桠间,一簇簇灵芝菇如撑开的小伞破土而出,菌盖纹理温润、香气浓郁。村民王远芳戴着手套穿梭菇床间,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脸上满是笑意:“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四五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这片桃林下的“致富菇”,是龙泉驿区深耕食用菌产业、筑牢民生保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龙泉驿区以全力推进“菜篮子”工程高质量建设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模式创新、利益联结,让小菌菇长成大产业,既丰富了市民餐桌,又拓宽了村民增收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花果村惊艳亮相的灵芝菇。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桃林藏奇招 落叶“养”出冬令鲜
在成都东郊的山泉镇花果村的桃林里,这番景象格外新奇:褪去花叶的桃树枝桠下,一簇簇灵芝菇如撑开的褐色小伞,挤挤挨挨地铺满菇床,菌盖边缘的波形皱褶像天然花边,凑近一闻,浓郁的菌香混着泥土芬芳,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尝鲜。“别看着像‘仙草’,其实是实打实的‘吃货福音’,脆嫩得很!”村民王远芳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捏住菌柄轻轻一旋,一朵肥硕的灵芝菇就落进竹篮,指尖还沾着湿润的菌香。
这片桃林下的“冬令宝藏”,是果农曾鸣的“脑洞成果”。“桃树冬天歇着,土地可不能闲!”种了十几年桃树的曾鸣,总琢磨着给桃林“加点料”。经过反复试验,他解锁了“桃菇共生”的神奇模式:桃树落叶腐烂后化作灵芝菇的天然有机肥,而灵芝菇生长时释放的养分,又能让土壤更肥沃,来年桃子结得更甜。“冬天逛桃林,不看桃花采菌子,这体验够新鲜吧?”曾鸣笑着说,每到采收季,不少市民特意驱车而来,在桃林间弯腰采摘,手里拎着装满灵芝菇的篮子,脸上满是收获的欢喜。
灵芝菇的吃法更是充满时令趣味。清炒时不用多加调料,热油一煸,本身的鲜甜就直窜鼻腔;煲汤时丢进砂锅,咕嘟咕嘟煮上半小时,汤色奶白,喝一口暖到胃里,连骨头都透着菌香。“冬天就爱这口鲜!比大棚菜有味道,带着山林的灵气。”老顾客李阿姨特意赶来采摘,刚付完钱就给家人发消息:“今晚喝灵芝菇鸡汤,等着尝鲜!”
大棚藏科技 20天“种”出餐桌香
如果说桃林里的灵芝菇是“生态奇鲜”,同安街道丽阳社区大棚里的菌菇们,就是“科技培育的时令尖子生”。走进兴东乡村发展集团的食用菌示范基地,暖意混着菌香扑面而来,一排排钢架菌架上,菌包整齐码放,姬菇、平菇、滑菇像赶集似的,争先恐后地冒出菌盖,白的嫩、灰的鲜,看得人眼花缭乱。

大棚里菌香四溢的菌菇。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我们这菌菇是‘喝着精准配比的水、住着恒温房长大的’!”基地负责人李中松指着棚顶的智能喷淋系统介绍,通过实时调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让菌菇在最舒适的环境里生长,20天就能采收一茬,鲜嫩度拉满。说话间,工人们已经采收了满满几筐姬菇,雪白的菌盖带着水珠,咬一口脆嫩多汁,鲜味儿在舌尖打转。
这些“棚里鲜”刚采摘下来,就被火速装车送往成都周边的白家、濛阳等批发市场。“冬天的蔬菜种类不算多,这新鲜菌菇一上市,摊位前就围满了人!”批发商张老板笑着说,姬菇炒肉、平菇炖豆腐,都是市民爱吃的家常菜,3-4元一斤的价格亲民,每天都能卖出去上千斤,成为冬日“菜篮子”里的抢手货。预计整个产季,基地的姬菇、平菇、滑菇总产量有望突破300万斤,持续为市民餐桌输送鲜灵滋味。
菌香连民生 烟火气里藏幸福
最有烟火气的,莫过于菌菇从田间到餐桌的流转故事。王远芳在基地务工,不仅学会了种菌菇的手艺,还成了“金牌销售员”:“邻居们知道我在基地干活,常托我带几斤,有时候一天能帮着卖几十斤,还能赚点提成补贴家用。”她的手机里存着不少老顾客的微信,订单消息叮当作响:“远芳,再给我留5斤灵芝菇,孩子念叨好几天了”“要得,下午给你送过去,保证新鲜!”
村民叶大哥的“送货日常”更是有趣。“有些顾客没时间来采摘,我就骑着电动车送货上门,车筐里放着竹篮,盖着棉布,生怕菌菇受冻。”他笑着说,有次送货到小区,刚停下车就被邻居们围住问价,当场就多卖了10多斤,“这菌菇鲜得很,不用吆喝,香味就是最好的广告!”

食用菌示范基地。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为了让更多人尝到这份时令鲜,基地还推出了采摘体验活动。周末的桃林里格外热闹,大人孩子弯腰穿梭在菇床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灵芝菇,不时发出惊喜的欢呼:“妈妈,我摘到一朵超大的!”“这菌菇摸起来好软呀!”采摘结束后,大家提着自己的“战利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10-12元一斤的价格,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能吃到新鲜菌菇,性价比超高。
如今的龙泉驿,冬风里飘着菌香,田埂上满是忙碌的身影。“桃菇共生”的生态智慧,科技赋能的种植模式,让小小的菌菇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的纽带。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每月能挣4000-6000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市民们的冬日餐桌,因这份时令鲜变得更加丰富。这抹冬日独有的“菌”喜,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诉说着时令与民生的美好故事,让“菜篮子”工程更有温度,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龙煜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