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安新材控股子公司-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下称“石湾鹰牌”)追讨恒大地产集团郑州有限公司(下称“恒大郑州”)的5000万元借款一案,被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理由只有一个: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换句话说,尽管石湾鹰牌胜诉判决书拿在手里,却换不回一分钱,这张2023年就已生效的判决,如今和废纸没有区别。
2022年,恒大郑州向石湾鹰牌借款5000万元,约定一年后连本带息归还。可期限一到,恒大系资金链彻底崩塌,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人影不见。石湾鹰牌无奈将对方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本金5000万、借期利息600万,外加逾期利息。2023年2月,法院一审判决石湾鹰牌胜诉,恒大郑州上诉又因未交二审费被视为自动撤诉,判决正式生效。
按理说,拿着生效判决找法院强制执行,应该能拿回欠款或至少拿回一部分欠款,可两年时间过去了,法院查遍了恒大郑州名下银行账户、不动产、股权、车辆,甚至连办公电脑都贴了封条,结果发现被执行人名下已无可供偿债资产。石湾鹰牌被拖欠的5000万本金+利息或彻底成了“死账”。
值得关注的是,这5000万只是天安新材被恒大系拖欠债务的冰山一角。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3日,公司及子公司正在进行的诉讼、仲裁涉案金额已高达4.199亿元,其中光石湾鹰牌与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深圳恒大材料物流的两起合同纠纷就涉及1.58亿元,同样被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此外还有72件小额诉讼,金额合计2149万元,绝大多数指向同一个债务人——恒大系。
在天安新材发布的公告里,“已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信用减值准备,对当期利润无重大影响”,听起来云淡风轻,却掩不住建材企业集体血亏的惨状。尽管这些知名企业账上应收款看着几十亿,实际能拿回来的连零头都不够。
天安新材的遭遇,不过是地产链数千家供应商悲剧的缩影。2000年,天安新材成立,2017年登陆上交所,这家曾以“高分子复合饰面材料+建筑陶瓷”双轮驱动的华南建材标杆,其客户群体包括万科、碧桂园、恒大等名噪一时的房地产巨头企业。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天安新材曾经的“黄金客户”变成了其最大的债券黑洞。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2025年,全国建材行业应收账款总额已突破2.8万亿元,其中地产相关坏账占比超45%,陶瓷、铝材、防水、装饰企业平均应收账期从90天拉长到380天,超过5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因债务链断裂而倒闭或停产。
一位接近法院执行局的业内人士透露,恒大系公司名下能变现的资产,早被银行、信托、债券持有人排队轮候了,轮到供应商时,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
来源:陈市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