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非多孔性材料表面的开口缺陷。

渗透检测的原理非常简单直观,类似于用放大镜看物体是否吸墨水。首先,必须彻底清洁待检测的钢结构表面,去除所有的油污、铁锈、焊渣、油漆和水分。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任何污染物都会堵塞缺陷开口,阻止渗透剂进入,导致漏检。
将含有有色染料或荧光染料的渗透剂喷洒或涂刷在干净的工件表面。在规定的停留时间内,渗透剂会依靠毛细作用,渗入到工件表面微小的开口缺陷中。
到达规定的渗透时间后,用布、纸巾或清洗剂小心地擦除或清洗掉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此步骤必须非常仔细,既要将背景清理干净以减少干扰,又要避免将已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洗掉。
在清理干净的工件表面均匀地喷涂一层薄薄的显像剂。它能像一张吸墨纸一样,通过反向的毛细作用,将渗入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或抽取到工件表面上来。
在充足的白光下,被吸附到白色显像剂层上的红色渗透剂会形成清晰的红色显示,指示出缺陷的形状和位置。在暗室或暗处,用紫外线灯照射,缺陷处的荧光渗透剂会发出明亮的黄绿色光,非常醒目,灵敏度更高。

优点:能够发现极其细微的、肉眼无法看见的表面开口缺陷。几乎适用于所有非多孔性材料的制品,不受材料磁性限制。设备投入成本低,便携性好,非常适合现场和野外作业。可检测各种类型的表面缺陷,如裂纹、孔隙、折叠、冷隔等。检测结果直接在工件表面显示,缺陷的形状、大小和分布一目了然。
局限性:只能检测开口于表面的缺陷,对于皮下或内部缺陷无能为力。粗糙表面、多孔性材料会产生大量无关显示,干扰评定。油漆、氧化皮等必须彻底清除。渗透剂和显像剂通常为化学试剂,可能易燃、有毒或有刺激性气味,需注意通风和防火防爆。预处理不彻底是导致检测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显示的尺寸通常比实际缺陷放大,难以精确判断缺陷的深度。
渗透检测是钢结构无损检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以其设备简单、操作灵活、对非磁性材料有效的特点,在检测表面开口缺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钢结构的材料特性、缺陷类型、检测环境和标准要求,合理地将渗透检测与磁粉、超声、射线等方法结合使用,形成互补,从而全面、可靠地保障钢结构工程的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