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椅子最初并不是被叫做椅子,在宋代之前,大多数人称它为倚子。唐朝时期的《金石萃编》中有提到过:绳床十,内四倚子,由此可见,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比较讲究的椅子了。 敦煌壁画中也有描绘椅子的图像,图中可以看到妇女们坐在方凳上,或者交叉双腿坐在长凳上。这些图像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尽管这些物品看起来像是凳子或椅子的形状,但当时并没有椅子这个名字,它们都被称作胡床。

胡床和我们现在的椅子可不一样,它没有靠背,也没有扶手。更重要的是,胡床大多是用来在户外使用的,比如在狩猎时人们会把它带在身边。南北朝时期的胡床一般只有宦官或贵族才能拥有,出门时,他们的随从通常会携带胡床,以方便随时坐下来休息。 在《周礼》一书中曾记载道:筵亦席也,铺陈日筵,籍之日席,筵铺于下,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意思是,古人还没有椅子的时候,大家都是坐在筵席或床榻上。《三国志》中也有提到榻这个物件: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描述的是孙权和鲁肃坐在榻上喝酒的场景。

在唐朝以前,椅子也叫做车旁,意思是马车旁边的围栏部分,人坐在马车上时,通常会依靠这个围栏。而椅子的设计正是受到了这一围栏的启发。 从五代到宋代,椅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样式,比如带扶手、靠背等。而且椅子的材质和样式也开始根据人的社会地位而有所区别,地位越高的人,椅子就越加华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椅子的设计逐渐变得更加规范,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最终发展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