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申城气温明显走低,医院心内科也随之忙碌起来。记者从普陀区人民医院获悉,近日胸痛中心在48小时内接连收治了7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令人警惕的是,其中多位患者最初都将心脏的“求救信号”误认为老毛病发作——有人以为是胃痛,有人以为是气喘,还有人仅仅表现为背痛。
“胃痛”“气喘”背后藏致命危机
60岁的王悦(化名)最近总感觉上腹部不适,一直以为是胃病复发,甚至前往消化科住院治疗。然而,就在准备进行胃肠镜检查前,心电图检查让他和医生都吓了一跳——急性心肌梗死。消化科医生立即对接心内科医生,第一时间进行会诊,确认她的“胃痛”实际上是心梗的放射痛。

“这个病人非常典型。”普陀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王明亮介绍,“因为消化系统和心脏的迷走神经进入脊髓的位置比较接近,所以心脏问题有时会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这叫放射痛或牵涉痛。”
无独有偶,68岁的李常安(化名)在家休息时感到胸闷憋气,却以为是“天气冷压的”,家人送其至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是急性心肌梗死。
警惕心梗的“前驱症状”
王明亮医生提醒,很多心梗患者在发病前其实有预警信号。“大多数病人不是一下子发病的,仔细回味会发现,在心梗发生前一个星期左右,会有一些前驱症状。”
这些前驱症状可能包括:紧缩感、胃部不适、胸闷气促等。“虽然不是特别典型或严重,但跟平常感觉会有点差异。”王明亮解释说,这实际上是斑块破裂的过程,“从预防角度说,有这些症状时就要重视,注意休息,可能就能避免心梗发生。”
这种有前驱症状的心梗,被称为“过期心梗”,更容易被患者忽视。他强调,如果既往稳定的胸闷、胸痛变得频繁、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或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发作,必须立即就医。
胸痛中心24小时守护生命通道
普陀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24小时运转,心内科介入团队随时待命,以最快速度启动绿色通道,为患者进行急诊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成功开通堵塞血管。
据了解,普陀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区重点学科,已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房颤中心认证,全面开展各种复杂心脏介入治疗,2024年成功创建“王明亮心血管疾病诊疗工匠创新工作室”,为区域内心血管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小贴士
寒冷是心脏的“加压泵”,气温骤降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剧,极易导致血管内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专家给出护心建议:保暖是关键,尤其注意头部、颈部和足部保暖;避免清晨或夜晚低温时进行剧烈户外活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务必遵医嘱坚持服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心态平和。牢记急救“黄金120分钟”,一旦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胸痛等症状,立即拨打120。
记者:易雯
编辑:姜天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