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胡丽君 肖雅婷
眼红、打针又复发,64岁的常师傅(化姓)的右眼陷入痛苦循环,直到濒临失明才就医。武汉艾格眼科医院的专家凭借细致诊断,发现他角膜内竟藏着一枚芝麻粒大小的异物,正是它反复引发感染导致角膜严重受损。最终,医生通过手术成功取出异物,保住了他的眼球。
半年前,常师傅在装修工地做完泥工活后,他的右眼出现不适、发红等症状,当时以为是工作中粉尘刺激引发的普通炎症,便在附近诊所打了几天消炎针,症状果然有所缓解。此后,右眼发红、疼痛的情况反复出现,他都沿用“打针消炎”的方式应对,从未到医院做过系统检查。
11月10日,常师傅干完活后,右眼突然变得猩红吓人,伴随剧烈疼痛。他再次前往小诊所打针,可这次连续治疗数日,症状不仅没有好转,视力还越来越模糊,几乎看不清东西。11月17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常师傅来到武汉艾格眼科医院就诊。

医生给患者检查 通讯员供图
该院眼表角膜科医生的检查发现,常师傅的右眼视力已近乎失明,角膜出现严重溃疡,更令人揪心的是,原本透明的角膜大半变成了灰白色,如同覆上霉斑的磨砂玻璃,在眼角边缘的一个2毫米溃烂坑洞内,隐约可见一小块棕褐色物质嵌入。
这块棕褐色物质究竟是什么?眼表角膜科主任医师陈雅琼在进一步检查中发现了关键线索:常师傅右眼存在“假性胬肉”。这通常是眼睛受到外伤或发生严重炎症后,身体自我修复留下的痕迹。结合常师傅的装修工作性质和半年来的症状反复史,陈雅琼判断,这绝非近期突发的炎症,极有可能是半年前就有异物潜入眼内,只是一直未被发现。
陈雅琼表示,此前的病毒性角膜炎已导致他的角膜知觉减退,对异物等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异物因而得以长期隐藏,未被察觉。小诊所的单纯消炎治疗只能暂时压制炎症,无法清除异物,导致感染反复发生,角膜持续溃烂,最终发展到近乎穿孔的地步,最薄处已薄如蝉翼,随时可能因打喷嚏、咳嗽等轻微动作而彻底破裂。

取出一枚如芝麻大小的异物 通讯员供图
11月18日下午,陈雅琼主任团队在显微镜下精准操作,成功取出一枚长2毫米、如芝麻粒大小的异物。整个手术仅用时35分钟,过程十分顺利。目前,常师傅恢复状况良好,眼球保住了,视力也在逐步恢复中。
“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陈雅琼主任介绍,若常师傅继续拖延治疗,右眼很可能引发眼内炎、视网膜脱离、交感性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双目失明、眼球萎缩,最终不得不摘除眼球。
陈雅琼主任提醒,从事装修、农活等有异物飞溅风险职业的劳动者,工作中务必佩戴防护眼镜。若眼睛出现持续红、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切勿仅依赖简单消炎,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