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李保铭
近日,“美的要求所有售后服务商停止小米和格力业务”消息刷屏。
美的方面对此予以否认,但外界传言并未停息。
搜狐财经向多位家电行业人士求证,对于此消息,众说纷纭。有业内人士称传言为真,也有人表示仍未收到相关消息。
但业内人士对此政策合理性提出疑问:家电企业是否对售后服务公司具有如此强大的管理力度?强行“二选一”是否利大于弊?当前家电市场终端销售下行压力下,美的是否真的会做这些“反常识”的举动?
律师则表示,若该消息为真,美的此举或触发《反垄断法》。不过,律师也表示,触犯该法并非仅凭行为本身,还需满足两个关键前提。
网传该政策主要针对小米,接近小米的业内人士则告诉搜狐财经,小米内部没有太关注此事。业内人士也解读,此次事件对小米的影响或有限。
今年以来,家电企业“混战”事件频发,背后既有市场进入存量因素,也与家电行业竞争加剧有关。

消息是真是假?
近日,网传“美的要求所有售后服务商停止小米和格力业务”,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搜狐财经“是真的”,对方还表示是“内部传递,没有发文”。
不过,一位家电企业区域经理告诉搜狐财经“没有听说过”,也引人思考此次事件是否只是区域性、而非全国性的动作。他分析:“现在的家电市场不敢这么强势,终端销售特别差。”但他也表示,也有可能与相关政策刚出台有关,“估计刚出,我们还不知道”。
从售后服务商的角度思考,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做售后的服务商,基本做一个品牌的很难生存的,加上售后服务本身还是劳动技术密集型,工厂其实没有那么大的管理力度。”
他认为,“现在大厂连自己的代理商都没有那么强的把控力,别说售后服务商了,其实还是买卖服务的关系,强行二选一只会带来舆论风险,这种行为也没多少战略价值和实际作用。”
美的方面则回应搜狐财经,“并无强制售后服务商排他性合作的行为”。
一位接近小米的业内人士告诉搜狐财经,小米内部没有太关注此事,具体落实需要看美的方面,但如果按照传统,小米内部或有一套应对政策。
搜狐财经同样向格力方面发出问询,截至发稿,对方未回应。
不过,若真有此事,美的会面临什么样的法律风险?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宋竟一告诉搜狐财经,美的与售后服务商属于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的关系,若强制后者停止与小米、格力的售后合作,本质是限定交易相对人不得与自身竞争对手开展交易,这正对应《反垄断法》第二十二条第四项的禁止情形,即“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宋竟一解释,“该条款的核心逻辑是,不禁止企业拥有市场优势,但严禁利用优势地位排除、限制市场竞争,而美的若实施该行为,其核心目的很可能是削弱竞品的售后保障能力,进而压缩对手的市场空间,明显带有排除竞争的潜在意图。”
不过,宋竟一也指出,认定美的触犯《反垄断法》并非仅凭行为本身,还需满足两个关键前提。
前提一是美的需具备家电售后相关市场的支配地位。
依据《反垄断法》及《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的相关条款,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需结合多方面因素。
前提二是该限定行为无正当理由。
“即便美的被认定有支配地位,若能证明行为存在正当理由,可豁免违法认定。”宋竟一表示,比如能举证多品牌售后交叉会导致技术标准混乱、服务质量下降,或为降低售后成本实行专业化分工等,可能被认定为正当。
“但如果仅为排挤竞争对手,无任何证据支撑服务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合理诉求,这种限定行为就无法获得法律豁免。例如,若小米、格力家电售后技术与美的无显著冲突,同时承接业务不会影响服务质量,美的的限定要求便无正当理由可言。”宋竟一指出。

此次调整对小米会有多少影响?
网传消息称,此次政策主要针对小米。
一位接近小米的业内人士告诉搜狐财经,目前小米家电售后是自营和第三方都有,整体是小米自己管,只有完全超负荷了,才会采用第三方。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搜狐财经,目前小米几乎没有自营的售后团队,很多地方是“找的其他品牌的售后服务商”。
对于“自营”的解释,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基本都是服务商承包,行业都是这种情况:自己的管理体系,服务商承接。”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美的此番动作主要影响售后服务商的生存,“毕竟现在单一品牌养不活售后团队。”
这是否会让第三方售后团队损失一部分生意,接近小米的业内人士分析,“估计这个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损失),而且要看第三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合作模式,他们手里的人员是怎样分配的,同时有几个主体。”
前述业内人士也认为,此次事件对小米“影响不会太大”,“服务商顶多换个壳、团队拆分,只是反映出美的在应对小米对家电业务冲击的被动和无招。”
今年以来,家电市场“混战”频频。
8月,小米和格力针锋相对,卢伟冰转发“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相关内容,网传图显示,7月小米空调线上市占率为16.71%,排名第二;格力市占率为15.22%,排名第三,数据来源于奥维云网。
后续,格力方面通过搜狐财经辟谣,奥维云网数据为格力空调线上销量市占率为16.41%,排名第二;小米空调市占率为13.5%,排名第三。
10月,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在社交媒体喊话“收手吧,群”疑似暗指小米,后续朱磊通过搜狐财经回应“谁是不群”,他表示“谁是不群这不重要,希望少些污水混淆视听”。
家电大厂混战背后,一方面,反映出红海市场下,家电企业的增长遇阻。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1-3季度中国空调市场销量为6583万台,销额规模达2023亿元,销额已降至个位数增长。其中三季度零售量同比增长2.9%,零售额同比减少0.8%。
从业绩来看,家电巨头日子也不好过。第三季度,格力电器营收398.55亿元,同比下滑15.09%,归母净利润70.49亿元,同比下滑9.92%。
前三季度,格力电器营收1371.8亿元,同比下滑6.5%;归母净利润214.61亿元,同比下滑2.27%。
美的的三季报虽然表现亮眼,但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毛利率出现下滑,智能家居业务毛利率为28.52%,同比下滑0.84个百分点。
新兴势力诸如小米,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今年第三季度营收275.52亿元,同比增长5.56%,但对比其去年第三季度26%增幅,增长已经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以小米为代表的越来越多新兴势力进入家电行业,引发传统家电大厂焦虑。
今年3月,追觅在AWE展台展出空调产品;今年10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正式竣工投产,规划峰值年产能700万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