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全球销量第一、国内市占率超过22%的行业龙头,股价能从61元的高峰一路暴跌到7元,跌幅高达82%? 更让人意外的是,管理着万亿石油财富的科威特投资局,偏偏在这个时候大举抄底4101万股,结果硬生生被套在了半山腰。
这不是科威特第一次在A股“翻车”。 他们持有的飞科电器,拿了六年反而亏了40%;布局的安琪酵母、晨光股份,股价腰斩的案例比比皆是。 但这次不一样,和他们一起“站岗”的,还有国内的社保基金——两家机构合计持股超过6000万股,全都深陷其中。

2025年三季度,科威特投资局对东方雨虹加仓了891万股,总持股量达到4101万股,稳坐公司第四大股东的位置。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典型的“越跌越买”策略。
同期,社保基金403组合加仓到2340万股,413组合新进了1887万股。 机构们的动作出奇地一致。
然而,市场并没有给这些“聪明钱”面子。 截至2025年11月中旬,东方雨虹的股价还在10元左右徘徊,较2022年的高点缩水超过八成。 这意味着,科威特投资局的这笔投资,浮亏比例可能已经接近50%。
东方雨虹不是一家普通公司。 它是建筑防水材料领域的绝对龙头,2024年全球销量第一,精装房集采份额占到30%。 合作企业超过400家,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 在行业内部,它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撼动。

但龙头光环没能抵挡住行业的寒流。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让东方雨虹的业绩遭遇重创。 2024年,公司营收下滑14.52%,净利润暴跌95.24%,只剩下1.08亿元——这是近13年来的最低利润水平。 进入2025年,情况依旧没有好转,前三季度营收继续下滑5%至206亿元,净利润下滑37%至8亿元。
业绩下滑只是表象,更深层的问题隐藏在财务数据里。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高达94.09亿元,相当于总营收的69%以上。
为此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达到27.71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赚的钱大部分都趴在账上,没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现金。
现金流的问题更加突出。 2025年上半年,东方雨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6亿元。 虽然较上年同期的-13.28亿元有所改善,但连续两个半年度为负值,表明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为了回笼资金,东方雨虹最近开始了一系列资产出售操作。 2025年11月,公司公告拟出售北京密云和杭州上城区的部分商铺及办公用房。 令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些北京房产在2025年7月才购入,短短4个多月后就急着转手。 这笔交易预计会产生2580.85万元的资产处置损失。
这已经不是东方雨虹第一次“割肉”卖资产了。 10月底,公司刚披露计划出售北京昌平区的两套不动产,预计亏损2345.61万元。 短短一个多月内,公司通过不动产处置预计的亏损合计就接近5000万元。 这种急切回血的动作,让市场对公司的资金状况产生了担忧。
实控人李卫国的资金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近年来,他通过大比例股权质押和减持套现来缓解个人资金紧张。 最近两年,李卫国累计套现近12亿元,而其股权质押比例一度超过70%。 在实控人资金吃紧的背景下,东方雨虹近年来持续高比例分红,2023年以来累计分红金额超过73亿元。
这种操作被市场质疑是“掏空式分红”,旨在为大股东输血。

面对国内市场的困境,东方雨虹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
2025年7月,公司宣布以约1.23亿美元收购智利Construmart S.A. 100%股权。
这家公司在智利拥有31家建材超市,2024年营收约20.93亿元。 这并不是东方雨虹近年的首笔海外收购,上半年它还收购了香港万昌五金建材有限公司与康宝香港有限公司,试图以香港为支点辐射东南亚市场。
海外业务确实呈现出增长势头。
2025年上半年,东方雨虹来自海外市场的营收为5.76亿元,同比增长42.16%。 但问题在于,海外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0.17%,明显低于国内业务的25.63%。 低毛利率意味着海外扩张的盈利挑战不小,而收购需要的大量资金,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东方雨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东方雨虹的困境是整个建材行业的缩影。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上下游企业都面临着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紧张的考验。 Wind数据显示,2024年A股建材行业已有17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出售计划,总规模超过120亿元,其中近六成为非核心地产项目。 行业集体“轻资产化”转型的背后,是房企债务危机向供应链的蔓延。

东方雨虹也不得不通过“以资抵债”的方式来清收应收账款。 2025年上半年,公司作为债权人取得部分下游客户已建成的住宅、商铺、办公用房等资产,用于抵偿欠款,相关债权的账面价值共计约8.39亿元。 这些抵债资产中,包括来自绿地控股和ST金科等陷入困境的房企。
科威特投资局在A股的投资风格很有特点。
他们偏爱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一旦买入,持有时间往往很长。 这种长期视野的投资策略,在飞科电器上得到了体现——尽管持有六年仍处于浮亏,但科威特并没有轻易放弃。
在东方雨虹这个案例上,科威特似乎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价值。
作为全球防水材料龙头,东方雨虹在研发上的投入不容小觑。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1.2亿元,占营收比重5.4%,远超行业平均的3.1%。 即便在业绩低谷期,公司依然保持着技术创新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建筑防水是个有持续需求的行业。 城市更新战略的推进,城中村修缮、危旧房改造等需求正在释放。 随着“好房子”建设标准的提升,高品质建材的渗透率有望提高。 如果东方雨虹能熬过这个周期,在行业复苏时有望抢占先机。
但风险也同样明显。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深度和时间长度可能超出预期,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回收存在不确定性。
海外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可能进一步加剧公司的财务压力。 实控人的高比例股权质押和资金压力,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潜在风险。
科威特投资局和社保基金的重仓押注,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中国核心资产价值的博弈。 他们赌的是东方雨虹作为行业龙头,能够穿越周期,在行业复苏时重新焕发生机。 但在市场真正回暖之前,这场等待可能比预想的更加漫长而艰难。
晒本命时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