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缓缓驶离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满载2300余名旅客开启“海丝”特色航线之旅。至此,厦门邮轮母港2025年航季圆满收官。
今年来,厦门口岸国际邮轮经济呈现“母港邮轮深耕、访问港邮轮激增”的双轮驱动态势。按照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邮轮运输统计规范,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全年共接待邮轮46艘次、吞吐量超1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8.39%、37.3%。其中,受益于邮轮入境免签政策落地与厦门国际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提升,外籍旅客超6500人次,同比增长大幅增加。
2023年10月,沉寂三年之久的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再度响起邮轮远航海外的汽笛。从2023年复航后的“破冰之旅”,到2024年的“复苏繁荣”,再到2025年“快速增长”,厦门邮轮产业以数据曲线勾勒出一条蓬勃向上的发展轨迹。

昨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满载2300余名旅客,开启“海丝”特色航线之旅。
扩容
“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今年来,厦门邮轮出入境保持高频模式,多次出现“双轮同靠”、一周内迎4个航次国际邮轮的盛况。此外,“银海晨曦”、“欧罗巴2”、“芮吉塔”等多艘世界豪华邮轮首次造访,丽星邮轮时隔五年再次回归,“威斯特丹”作为年度最大吨位访问港邮轮,搭载近1900名旅客抵厦,其中1700余名外籍旅客享受免签入境政策,创下厦门邮轮口岸单日免签旅客最高纪录,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的“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为满足邮轮“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通关需求,今年4月15日,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大型邮轮母港综合体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新航站楼正式启用,旅客吞吐能力可达到80万人次,满足3艘邮轮同时值船。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在出入境查验大厅设置了34条人工通道和20条快捷通道,推行“简化验放”“扫码通关”模式,旅客候检和通关时间最长不超过5分钟,通关效率实现翻倍提升。
火热
“海丝”航线成爆款
昨日“爱达·地中海”号邮轮走的“海丝”特色航线,串联起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越南五国,带游客“一站式”领略东南亚异域风情。据了解,这已经是今年从厦门出发的第三个“海丝”航次,依旧热度不减,船票在数月前就已售罄。
事实上,“海丝”航线一直是厦门邮轮市场上的爆款。自2016年开辟首条“海丝”邮轮航线以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已运作“海丝”主题航线40艘次,旅客吞吐量超13万人次,成为全国运作“海丝”航线最成熟的港口之一,邮轮成为了厦门与东南亚国家、地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
厦门地处海峡邮轮圈核心区,在东南亚、东北亚航线产品开发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厦门港积极对接邮轮公司,先后引入“蓝梦之星”“爱达·地中海”“蓝梦之歌”“招商伊敦”“领航星”等不同类型邮轮来厦,开通了丰富的航线,“海丝”航线正是其中的一张亮丽名片。
“未来,厦门港将进一步强化资源联动,持续深耕‘海丝’特色邮轮航线,为旅客提供更多‘宝藏航线’”。厦门港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
破圈
“邮轮+文化”特色凸显
当前,邮轮产业已从复苏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相比起传统的邮轮游,如今的游客更愿意为高质量的文化体验买单。加入“邮轮+文化”赛道,成为厦门邮轮产业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切口。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深耕“闽韵+邮轮”特色模式,打造具有闽南印记、厦门特色的航线产品——今年,推出“闽报号”主题航次,软木画、陶艺等闽潮文化展演惊艳亮相;推出“爱达·地中海”号启航“海天共韵·太极传承”主题航次,组织近千人在邮轮甲板上参与太极拳演练;“南音偶戏・海上非遗”大师登船献艺,非遗簪花、闽菜文化相继出海……这些新“玩法”,让“闽韵”“非遗”通过邮轮走向世界,将闽南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厦门邮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拓展“邮轮+文化”体验空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联动后方文旅资源,创新“邮轮+”场景,在邮轮码头打造全国首个闽南文化主题公园“屿见闽南、时光幻境”,让游客一下邮轮,就可以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的魅力,助力厦门港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邮轮母港。
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杨霞瑜 吴晓菁
通讯员 许俊坚 付佳萍
图/高崎边检站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