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非洲木材行业仍处于周期低位。受资金困境和外部需求疲软双向挤压,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巴西软木竞争加剧以及欧洲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整个非洲地区的生产水平持续低迷。

在各地区市场中,非洲木材商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木材行业的主要需求方,针对房地产与基建领域的新刺激政策缺位,市场情绪持续低迷。据称,中国港口的奥古曼和奥坎库存较高,导致进口量仍在大幅减少。
来看今年10月中国与非洲地区的木材贸易情况。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中国自非洲进口的木材约12.5万立方米,同比锐减43.8%,年内已连续第十个月负增长。其中,主要产国中,加蓬、喀麦隆以及刚果(布)等对华出口降幅介于30.2%~46.4%之间。
此外,自5月以来,非洲地区对中国的木材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呈现增长趋势,10月更是创下年内峰值。单价上涨亦限制了中国对非洲木材的进口需求。

其他市场方面,印度市场的需求被认为是稳定的,其对去皮单板和巴花锯材的进口量稳步增长。但由于来自东南亚低成本供应商的竞争,价格面临下行压力;而菲律宾自非洲供应商的进口节奏明显放缓。欧洲市场则维持低迷态势,未出现明显变化,需求仅限于少数已获得出口认证的树种,买家主要按替换需求采购,因此短期内无复苏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场观察认为,非洲木材正遭遇印尼供应商以更具价格优势的报价快速分流订单;与此同时,中东市场正遭遇巴西窑干松木锯材的强势渗透——凭借稳定的供应与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巴西松木正在加速替代多类传统西非木材的市场地位。
众所周知,非洲木材产业普遍存在采伐成本高、物流效率低、政局与政策不稳定等问题。若失去价格优势,那么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会受到挤压,出口面临下滑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或许迫使非洲木材产国加快转向高附加值、可持续性和本地化深加工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