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1月19日讯(记者翟智超)11月19日,港股小米集团-W(01810.HK)在披露超预期第三季度财报后,股价未如市场预期走强,反而出现显著下跌,单日跌幅达4.81%,收报38.82港元,正式失守40港元关键心理关口,总市值回落至万亿港元边缘。

图源:chioce金融端
据统计,自6月27日创下61.45港元的年内高点以来,小米股价累计跌幅已超30%,市值蒸发约3000亿港元。
与股价走势形成反差的是,小米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单季营收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四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0.9%,创下历史新高。
在交出这份被视作“历史最佳”财报的背景下,为何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Wind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末,公募基金持有小米的市值较二季度末减少约38%)仍在三季度大幅减持,使小米陷入“业绩愈优、股价愈跌”的境遇?
从业绩会上管理层的发言来看,其释放的诸如:存储价格上涨预计将挤压手机业务毛利率;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政策退坡,明年汽车业务将面临挑战等消息,是否成为市场反应的关键?小米又将如何应对?
为厘清市场关注焦点,蓝鲸科技记者整理了业绩会上的相关管理层发言,尝试从这些信息中寻找答案。
一、内存成本面临上行周期,手机业务毛利承压待解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业绩沟通中指出,当前内存价格进入了一个“可能偏长的上行周期”。这一变动主要受AI推动的高性能计算需求增长,而供应端因前期投资放缓,新产能预计到2027才能逐步释放,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供需关系持续偏紧。
卢伟冰称,从第四季度到明年,内存价格上涨预计将对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等品类的毛利率带来一定压力。在当前零售端价格调整幅度有限的情况下,公司需要在定价策略与成本消化之间做出更加灵活的平衡。
如果手机零售价上涨,卢伟冰判断大盘需求可能会下行,具体程度尚难精确量化。在存量市场中,即便产品质量和体验已非常好,但用户换机动力不强,价格上涨可能加剧观望情绪。
对小米而言,自2023年起,其经营策略已从规模优先转向规模与利润并重。公司会兼顾市场份额,在相关判断下,市场份额对其依然非常重要。在中国市场,小米承诺不计任何代价实现市场份额的逐年上升,目前份额已从去年约15.8%提升至约17%。将坚定不移推进高端化,提升ASP。目标在2030年实现3000万台高端手机出货,即在约1600-1800元价格区间,用5年时间每年增长约两三百万台。
关于内存库存问题,卢伟冰透露,成本下降周期会减少库存,在上涨周期会加大库存。当前处于供应偏紧阶段,加大库存存在挑战。小米目前库存在业内属于标准水平。其与三星、海力士、美光及长鑫等国内外供应商合作关系稳固,供应保障和优先级在业内具备优势。
二、大家电业务遭遇结构性调整,面临阶段性压力
小米AIoT平台设备连接数已突破10亿,同比增长超20%,整体生态活力持续攀升。不过,投资者从三季度财报中注意到,受国补退坡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大家电业务面临一定的同比压力。
针对这一情况,卢伟冰在业绩会上作出回应:“关于大家电行业的国库补贴退坡等政策调整,我认为这并非所谓‘阶段性定力’的体现,但这类情况的发生具有必然性。无论政策是加码还是收紧,都在我们的预判和应对范畴之内。”
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就像利率启动上涨时,团队会同步探讨其停止上涨的节点及后续应对策略,当前行业相关变化同样未超出公司的预测范围。卢伟冰补充道,若关注公司今年的经营数据,尤其是第三季度的数据可以发现,产品平均售价(ASP)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保持良好态势。同时,公司仍在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毛利率也维持在理想水平。
三、经营费用增长较快,利润端承压
三季度小米经营费用增长较快,受到关注。高费用与毛利率受压形成双压,加剧了市场对利润端的担忧。
财报显示,期内小米研发开支达91亿元,同比增长52.1%;销售及推广开支达83亿元,同比增长32.3%;行政开支达18亿元,同比增长30.6%。
卢伟冰称,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研发费用持续投入,其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二是销售费用因渠道扩张增加,本季度小米净增了约1000家门店,其中超过60家为大型门店,这些新店需要一定的爬坡期。研发和渠道扩张是当前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四、汽车业务规模提速,购置税补贴或影响短期毛利
卢伟冰透露,小米汽车自启动交付至今仅18个月,累计交付已突破40万台,预计将提前完成全年交付目标。通过7、8月的产线技改,月交付能力已提升至超3万台,9月与10月单月交付量均突破4万台。本周内,公司将提前达成年初制定的年交付超35万台目标。
交付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改带来的效率优化。同时,随着部分供应材料约束缓解,小米已优先提升SU7和SU7 Max的交付能力,未来还将持续加快其他车型的交付节奏。
尽管规模迅速增长,小米汽车目前在中国整体市场中份额仍相对较小。
卢伟冰表示,为顺应行业趋势,公司将跟进购置税补贴政策,这可能对明年汽车业务的平均售价(ASP)及毛利率带来一定影响。但他同时强调,当前汽车毛利率处于健康水平,公司将在保障交付推进的同时,努力维持合理的盈利结构。
五、智驾是小米长期投入的核心方向,但目前行业竞争激烈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SU7全系标配高性能硬件,涵盖算力芯片与激光雷达。
近期,公司已将算力提升至120TOPS,并计划于12月推出支持城市端到端功能的新版本智驾系统,重点优化如障碍物绕行、无保护路口通行等关键场景下的使用体验。
卢伟冰强调,智能驾驶是小米长期投入的核心方向,公司在AI大模型、算力资源及数据积累等方面已形成系统性布局。尽管当前行业竞争激烈,小米仍将坚持持续迭代,力求在智能驾驶领域实现差异化突破。
六、国内外门店网络扩张之问
有投资者在业绩说明会上谈及小米国内外门店扩张节奏的相关问题。
卢伟冰表示,小米之家在国内的长期目标为3万家。2021年底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后,公司在2022至2023年主动放缓开店节奏,将重心转向提升现有门店的经营质量。2024年起重启加速拓展,目前门店总数已接近2万家。
他指出,明年重点并非追求开店数量,而是着力提升新开门店与现有约1万家门店的经营效益。公司将通过优化选址、展陈布置与人员培训等方式,系统提升单店运营能力。
整体来看,小米将根据自身能力与市场环境,动态调整开店节奏。
在海外,新零售模式已得到成功验证,具备可复制性,但具体推进难度因地区而异。例如,东南亚等市场拓展速度较快,而欧洲部分国家受限于核心商圈数量,扩展节奏将有所不同。随着海外零售网络持续扩大,配合AIoT产品品类的不断丰富,预计将共同推动海外AIoT业务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