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沈巍一天呆在家中,没有出现在他经常露面的露天场所,令那些尾随他的散装主播很不适应。
15日,仅仅隔了一天,沈巍再次出现在野外,与这里等待的主播再次展开嗨聊。
对于那些等待的主播来说,沈巍的到来,真是如旱望霖。
他们曾经计划着,沈巍每周安排一个时间,走出户外,重新面向众多的离开沈巍便无所适从的散装主播,给予他们以直播的内容。
事实上,只要沈巍切断从居家到户外的活动轨迹 ,对于身边的追随的主播来说,便是灭顶之灾。

这些主播求告沈巍赐予他们以呆在一起的时间,可谓相当动容:
——再聊一会,我不想走。
——再再聊聊半个小时呗。
——你再跟我们讲讲吧。可以定一个日子,比方星期二?
——可以搞一个开放日、接待日、办公日三天。
他们甚至希望能够进入沈巍的居处,以为他烧饭烧菜为名,而能够进入他的私密空间:
——我们啥时也到沈老师那去跟沈老师一起吃饭啊?不包馄饨,我们炒,做米饭炒菜。
——哪天我们也去包。我们是做米饭,我们做米饭炒菜,为什么我们要包饺子呢?我们做几个小菜。
应该说,沈巍还是抗不住这些之前经常呆在一起的主播们的发自肺腑的哀求。

沈巍在现场,说的非常明白,他呆在家里,外面守候的主播隐忍不住,向他发了短信。沈巍读了这则由“雪之浪”发来的短信:“圆小丽、青青,我们来了几小时了。然后呢?他还讽刺我,你房间靠近托儿所,不吵人啊?太奇怪了,你怎么知道我的房间靠近托儿所?那我没办法,我赶快起身。”
之前,沈巍就提到,他是被逼出行的:“本身刚才我真的不想出来,后来那个青青那个留言,意思就说你再不出来就等于甩我们,不搭理我了,架子很大嘛,好说好说我出来。”
对沈巍催逼得比较紧的,以上海的自媒体主播比较多,他们熟悉上海的文化景点,拍摄质量较高,发布视频也能抓住闪光点,对沈巍的文化传播,起到了半壁江山的作用。沈巍出席的一些重要活动,应该是有意通知他们,才将沈巍的活动内容得以视频的方式流布在网络上。
这些上海自媒体也有一点尾大不掉的心态,对沈巍玩失踪,他们直接啧有烦言,认为沈巍“你懂不懂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也不是去跟你蹭饭”、“我们在别的地方,大家可以随便拍”,好像是沈巍直接把自己奇货可居起来。

对这种抱怨,沈巍已经接近怒怼的临界点:
——那问题(网红)是人家给我,又不是我要的,就像你们,我坐在这里,我可没说把雪之浪叫过来。把青青叫过来,我又没说过,对吧?或者把圆小利叫过来,我没说过呀,对吧?而且还有,(女声:我们自愿过来的),现在的状况是,不告诉你们,还得罪你们,但是,告诉你们,实在不是我的本意,我巴不得,我今天说了,我跟八一说的,我说你看,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多好啊,安安静静多祥和啊,到外面来多烦啊。——
沈巍对那些跟拍主播的最大杀手锏,就是他们是来蹭他流量的。
其实,这一定性杀伤力颇为巨大,追随的主播们在沈巍耳提面命的这个定性下,都有一种灰溜溜的性质,从来不敢凌驾于沈巍的头上。
这也是2025年沈巍二次复出,他所要争的一口气,他多次声明,他就是要证明,他不是被人捧火的,他要看看,凭他自己的一己之力,能不能再次爆火。
事实证明,他的二次爆火,根本不是他人的运作之力,而是他的本身的能量辐射。

但是,正如我们之前的系列中所说,沈巍这样把所有靠近他的身边人,都看成是对他的流量的“蹭”,而没有看到对他的个人魅力的仰慕,实际上也给那些追随者心理上产生一种阴影,蒙上了一层委屈的雾障。
上海自媒体成员“雪之浪”在他发布的视频中,一位女主播颇为动情地对沈巍说:“就算你以后再不来了,我们都来,我们都当朋友也行,偶尔来看看你。”“我们肯定还是比较仰慕你”。
这也是笔者首次听到一个跟拍的主播,向沈巍对他们的定性,发起了绝地反击。那就是“我们不否认自己为蹭流量,但是我们还有一种仰慕的情感”。
因为很显然,在跟随沈巍的数月的近距离的拍摄的过程中,很难不在他们与拍摄对象之间建立一种利益之外的情感依恃。
显然,这次沈巍屈服与退缩了,他承认:“我绝对没有这样想,我这是开玩笑的事情。”也就是说,他承认之前一直坚执地认为那些跟拍者都是为了蹭他的流量“是开玩笑的”。
也许这是一个正名吧。
这或许是沈巍再次出现在直播老地方的原因吧。他在努力找到家居空间与露天空间的时分分配办法。他在今天的直播的时候,提起他昨天一天呆在家里,说他喜欢静静地一个人待着,做自己的事情。

他提到了昨天晓晓他们去打羽毛球,而他并没有陪同,反而因为身边的人一起去打球了,而给他留下了难得的独处空间。
可以看出,沈巍的确很追求那种独处的宁静氛围,来满足心灵的营养补充。

但是为了那些对他的期待者,他还是走到了直播镜头面前,把他的流量分配给他们,同时,也是对流量背后的不可能忽略不计的情感的尊崇给予足够的回馈与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