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改造后的漕溪三村。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在上海漕宝路地铁站不远处,漕溪三村已崛起一幢8层现代化住宅楼,“C字形”的建筑主体以白色为基底,层间点缀着黄色、橙色的彩色渐变,使大楼望去富有设计感。
这座楼内有172证居民,2025年9月底开始回搬,住进全装修交付的新房。如今,家家户户拥有独立厨卫和阳台,房间明亮,设备齐全。配备4部电梯,解决老人的上下楼困难。

改造后的漕溪三村,为居民增加了套内卫生间。徐汇区 供图

改造后的漕溪三村,为居民增加了套内独用厨房。徐汇区房管局 图
回想过去“拎马桶”的岁月,很多居民都觉得不可思议。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原来整栋大楼没有卫生间,居民每天要拎着马桶去倒。加上三户合用一间厨房,房屋老化严重,居住条件很差。
“我快90岁了,做梦也没想到老房子旧貌换新颜,老了可以住进电梯房。”漕溪三村87岁的居民孙先生感慨。他至今保存着一张已泛黄的“房屋使用通知单”,由当年的原单位——上海县供销社1966年12月发放。也是从那时起,孙先生住进了漕溪三村507号305室。
漕溪三村501-505、506-510号,原来是两幢始建于1966年的三层小梁薄板住房,位于徐汇区漕河泾街道。两栋三层楼房的面积共有4326平方米,楼内挤住着172证居民,孙先生就是最早入住的居民之一,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
孙先生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忆,二十世纪60年代他是原上海县供销社的职员,1966年12月分到单位房子,房间约16平方米。1975年他结婚,这儿就是他的婚房。很长一段时间,他和妻子、父母住在这里,后来儿子也在这出生。近60年来,这间房子储存了他大半辈子的回忆。

改造前的漕溪三村,居住条件差。徐汇区房管局 图

改造前的漕溪三村,整栋楼内没有卫生间,居民每天都要拎马桶去倒。徐汇区房管局 图
孙先生说,刚分到房子时居住条件很好,可是一住几十年,岁月蹉跎,房子老化严重,他也快到鲐背之年。过去他住在三楼顶层,一下雨屋顶就漏水。为了防雨,孙先生还在楼顶搭了篷作为阁楼,儿子小时候经常睡在阁楼。后来儿子结婚搬了出去,孙先生在阁楼养过一阵鸽子。
包括孙先生在内,居民生活上极大的不便之处,就是不得不每天“拎马桶”。二十世纪60年代,许多房屋建造之初没有专门设计卫生间,居民只能以倒马桶的方式解决如厕问题。起初这不是大问题,但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老百姓生活不断改善,“拎马桶”就变得越来越“不协调”。
“现在讲‘拎马桶’很多年轻人都要笑话了,但这是城市发展的历史。”漕溪三村居民严伟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在20世纪90年代分到房子,和妻子、女儿住在约15平方米的房间。过去,他每天一大早拎着马桶去旁边漕溪公园的公共厕所倒掉。
69岁的顾兰妹也感慨不已。她说自己拎不动马桶,家里用体积较小的痰盂,以前她每天要去倒三四次。她家住在三层,去漕溪公园很麻烦,“下雨天、下雪天跑下去倒马桶,一不小心就摔一跤,摔过好几次。”她笑说,过去的窘境就不多谈了。
一面是繁华都市,一面是手拎马桶,如厕难题成为过去许多上海人生活中的痛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能拎着马桶走向现代化”这场民生实事攻坚战,跨越30余年,也成为上海城市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2年,上海完成了成片旧改历史性任务、解决了集中成片的“拎马桶”问题。2023年,上海对分布在零星旧改地块、中心城区旧里、郊区老镇老街的无卫生设施旧住房进行了全面排摸,过程中通过倒粪站倒排,最终锚定14082户“拎马桶”居民,制定两年完成改造任务的目标,全面攻坚。
经过市区共同努力,2024年上海共完成改造7589户,徐汇、长宁、普陀、闵行、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宝山等9个区提前完成“拎马桶”改造任务。2025年以来,其余区进一步细化实施路径,倒排时间节点,将剩余6493户“拎马桶”改造计划完成时间提前至9月底。
客观地说,“拎马桶”改造既受房屋先天条件的刚性约束,也受居民意愿影响,更受周边区域的限制,资金投入大的同时,实施起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几十年间,经过一个个里程碑的累积,2025年上海终于把这件“民生大事”完成,“最难啃的硬骨头”终于被“啃下”,居民终于告别了“拎马桶”。
而对漕溪三村的改造,记者从徐汇区房管局了解到,2024年徐汇区政府为实现原住居民的优居生活,启动对漕溪三村“原拆原建”。漕溪三村居民于2024年一季度外搬,2025年9月底项目竣工交付后,居民现已陆续回搬。

改造后的漕溪三村。澎湃新闻记者李佳蔚 图
通过旧住房拆除重建,原来的两幢老楼“原拆原建”,变成了一幢8层的现代化住宅,大楼建筑面积扩展到约8000平方米,每户增加套内独用厨卫设施及小型阳台,不仅彻底解决了“拎马桶”等问题,且所有住宅全装修交付,居民可拎包入住。
建设方中建科工称,漕溪三村项目采用“钢结构”体系,实现了绿色、高效建设。为满足居民对采光的需求,徐汇区多方反复研究,改了四轮方案,最终采用“C字形”建筑结构,把原方案里的朝北户型全调成朝东或朝西,彻底消灭了“暗房”。
顾兰妹说,她家原来使用面积约19平方米,现在房间没减少,多了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一个小阳台。“政府免费给我们装了油烟机、煤气灶和马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严伟明如今住在5楼中间位置,最近上海天气放晴,阳光洒在阳台上,家里很是敞亮。他摸着家中崭新的马桶,感慨生活变化之大。“看到这个房子,心里确实很满意,没话说的,居住条件改善太大了。”
孙先生暂时还没搬到新居,后续将搬去,他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能赶上这栋房子改造,很不容易,生活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