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完成2.5亿元的股票回购,大股东立马抛出一份约16亿元的减持计划——这是“插座一哥”公牛集团在2025年10月给资本市场抛出的一道难题。
这份由公司副董事长阮学平发出的减持计划,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而在这背后,阮氏兄弟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同控制着公牛集团84.76%的股权。
资本迷局:刚回购就减持,阮学平此前曾套现十六亿
国庆假期刚过,公牛集团的一纸公告给股民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10月10日,公牛集团公告称,公司实控人之一阮学平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617.18万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以10月9日公司股票收盘价45.85元/股计算,若此次减持顶格实施,阮学平将套现约16.5亿元。
对于阮学平拟减持股份的原因,公牛集团方面在公告中表示:“上述减持计划系减持股东根据其自身资金需求自主决定,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这已是阮学平近两年来的第二次大规模减持。早在2023年7月,他就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779.19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价格为91.40元/股,套现金额达16.28亿元。
阮学平前后两次大额减持公牛集团股票,均是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实际上,自2020年公牛集团上市以来,已累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120亿元。
令人玩味的是,今年6月以来,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并于9月18日完成。实际回购股份503.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8%,回购最高价50.62元/股、最低价47.05元/股、均价49.68元/股,使用资金总额2.50亿元。
回购期间公司股价不涨反跌,从今年6月51.22元/股的高点,一路下跌至9月43.74元/股的低点。
上市之后,面对股价行情的波动,公牛集团多次实施回购。尤其是2021年5月,公司因涉嫌实施垄断行为被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相关消息披露后,公司市值两天蒸发超50亿元。
5个月后,对公牛集团的调查结果出炉,公司与经销商等达成了固定和限定价格的垄断协议,实现对产品价格的管控,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被处以罚款2.9481亿元。
股权脉络:阮氏兄弟的绝对控制权
1995年,公牛品牌创立并进入排插行业。2007年,公司涉足墙壁开关,抓住了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2014年开始做照明,进行业务延伸,再次抓住了家庭装修升级的趋势;2021年开始,围绕充电桩布局新能源业务。如今,公牛已形成了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新能源等三大业务板块。
目前,阮学平持有公牛集团14.13%股权,为第三大股东,并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其兄阮立平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直接持股16.13%,为第二大股东。
控股股东良机实业持有公牛集团53.82%股权,该公司由阮立平和阮学平共同控制。兄弟二人通过一致行动人关系,直接和间接持有上市公司15.33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4.76%。
在2017年以前,阮立平兄弟作为公司唯一股东,持有公司100%股权。2017年12月,二人以12.8亿元价格向高瓴资本等7家投资方转让4.12%股权。
到上市前,阮立平兄弟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95.88%的股权。即便在上市后,二人合计持股仍高达87.27%,继续保持绝对控制地位。
2017年12月,公牛有限股东会通过决议,同意以2017年8月31日为改制基准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确认将经审计的净资产约7.45亿元折合公司股份5.4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其余约2.14亿元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
业绩困局:五年首现双降,成长性遭遇考验
相比股权结构,让投资者忧心的是公牛集团基本面的变化。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60%,归母净利润下降8.0%,为最近五年唯一一次业绩双降。尤其是第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7.37%和17.16%,如此大的单季度降幅,在历史同期还从未有过。
具体到业务板块,作为业务核心的电连接和智能电工照明业务齐齐下滑,分别实现收入36.62亿元和40.9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5.37%和2.78%。仅有新能源业务同比增长33.52%,但3.86亿元的营收规模,尚不足以支撑起公司的基本盘。
更严峻的是,公牛集团新能源业务的增速与上年同期120.22%的增长相比,已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绩承压的同时,公牛集团的研发投入却在大幅收缩。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8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1.56%。
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降至5.56亿元,同比下降17.13%;但管理费用逆势上涨,同比增加27.98%至3.91亿元。
业绩下滑、研发投入减少以及实际控制人减持等因素,也反映在公牛集团的二级市场表现上。2021年初,公牛集团股价达到巅峰,最高至259.90元/股,对应的市值约为1561亿元。而截至10月24日,该公司股价延续大幅下跌后总市值仅约791.6亿元,较巅峰时期蒸发了超769.4亿元,股价跌幅超80%。
在新孵化业务布局上,公牛聚焦AI和新能源赛道的细分机会,全力推动数据中心、太阳能照明业务的落地与拓展。公牛集团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这些新孵化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并未对外披露具体的收入数据,其实际经营成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