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航空报)

宋笑笑
2025年深秋,站在中航光电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环视,现代化厂房错落有致,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光芒,视线与光点交织的瞬间,牛云泽有些恍惚。五年光阴弹指而过,从中航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的第一抔土方,到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的百米高楼,牛云泽作为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的基建管理员,不仅见证着“万丈高楼平地起”,更在方寸岗位上亲历个人与企业共成长的非凡五年。
回望2021年盛夏,洛阳市高新开发区一隅,黄土地上热浪翻涌。牛云泽深一脚浅一脚,在没有树荫的工地上匆匆前行。那时,他参加工作刚满一年,便肩负起中航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的对外报批报建与现场管理任务。
基础器件产业园是河南省重大项目建设暨全省第二期“三个一批”项目,占地212亩,其中一期工程新建科研、生产、仓储及配套设施面积27万余平方米,以满足中航光电“十四五”期间防务、工业、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7亿元。
起步,总伴随着挑战。项目甫一启动,便遭遇施工许可流程变更。如果按照常规流程提交材料,工期至少延误1个月,将直接影响项目整体建设计划。从项目部到大门口短短几百米的路程,烈日与高温便汗湿了工装,这几百米牛云泽每天要往返数十次,拿着最新的审批指南在政务服务中心与公司档案室间来往奔波,牛云泽不敢有丝毫倦怠。“报批报建不是简单递材料,而是要把企业需求和政策要求精准对接,这是项目落地的第一道闸门。”牛云泽回忆道。他将自己埋进文件堆,逐条梳理新规,反复研读立项报告、用地红线图等18项关键资料。办公桌上的草稿纸,一层层堆叠成信心的阶梯。终于,材料一次性过审,项目顺利推进。当第一方混凝土缓缓浇筑,牛云泽站在轰鸣的机械旁,心中涌动的不只是成就感,更有一份扎根岗位的踏实——每一次细致,都在为这座工业丰碑筑牢根基。
“在工地的760个日夜,我看着一切从零生长,内心深受震撼。”“十四五”于中航光电而言,是产业版图加速铺开的五年。牛云泽也在这浪潮中,完成从青涩到从容的蜕变。“能参与这样的建设,是我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最佳见证。”
2023年10月,中航光电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项目开工,牛云泽被任命为项目现场负责人,全面统筹项目现场管理工作。这个集研发、生产、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社区”项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遵循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优质工程奖的建设要求,管理难度不言而喻。
主体封顶阶段,雨季不期而至。屋面钢筋绑扎窗口期紧迫,牛云泽敏锐地察觉到潜在的质量风险。他立即牵头联合成立专项监督小组,白天顶着烈日,逐点核对钢筋规格与间距;深夜仍守在工地,直至整改完成、验收通过。
最终,大楼主体结构一次性通过验收,混凝土强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全部达标,并实现提前60天封顶,写下闪光的“光电速度”。“除了关键节点的质量把控,日常的进度、安全与成本管理,同样不能松懈。”他推行“周调度、月考核”,以甘特图动态追踪进度;实施“每周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整个施工周期,安全事故为零。
秋风又起,五星红旗与航空工业司旗在产业社区上空猎猎作响。牛云泽的思绪被拉回此刻。眼前,全球运营中心和创新孵化中心巍然矗立、直冲云霄。历时660余天,顶住工期紧、任务重、天气多变等多重压力,项目不仅提前封顶,更以卓越品质,为中航光电“十四五”产业能力建设画上圆满句号。“未来,我将继续坚守方寸岗位,见证中航光电向全球一流互连方案提供商迈进的每一步,续写与企业共成长的美好新篇。”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中航光电相继建成华南产业基地、泰兴航空光电液冷源系列产品集成系统项目、基础器件产业园、民机与工业互连产业园、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购置土地800余亩,总投资超90亿元,建成科研生产仓储及配套设施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连接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