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17日,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的一则独家报道,把俄乌冲突的紧张气氛推向新高度——乌克兰情报机构策划的一场针对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的暗杀行动,被俄联邦安全局(FSB)精准挫败。这个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三天前FSB就曾低调宣布挫败一起针对俄高官的恐怖袭击,只是当时隐去了目标身份,如今两条信息拼接,一场精心策划的“斩首大戏”浮出水面。
暗杀计划的细节透着令人脊背发凉的算计。行动时间选在绍伊古母亲忌日,地点锁定莫斯科特罗耶库罗夫斯科耶公墓,凶器是个看似普通的陶瓷花瓶——内部被掏空塞进塑性炸药、遥控引爆装置,甚至藏了微型摄像头和信号模块。按乌方设想,把花瓶伪装成祭品放在墓碑前,通过摄像头确认绍伊古现身,基辅那边远程按下引爆键就能大功告成。万幸FSB的反间谍网络早有察觉,截获加密通信后顺藤摸瓜,不仅提前起获爆炸装置,还在涉案人员返程时将其当场抓获,3名执行者一个没跑。

编辑
被抓的这伙人算不上什么“精英特工”,反而暴露了乌情报机构的用人短板。两名俄罗斯公民是染着毒瘾的夫妇,乌方用管制药物美沙酮就买通了他们;另一名中亚移民更直接,纯粹是被金钱砸晕了头,负责盯梢和运输。真正的主谋沙姆索夫躲在基辅遥控,暂时成了漏网之鱼,但FSB查获的通信记录和监控设备,已经把乌情报机构的痕迹钉得死死的。
乌克兰把枪口对准绍伊古,绝非随机挑选目标。这个与普京共事三十多年的男人,是俄罗斯权力核心的“定海神针”,更是支撑俄军持久战的“发动机”。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主导俄军快速部署,到俄乌冲突中统筹作战规划,即便去年调任安全会议秘书,他依旧深度参与所有核心安全决策。更关键的是他手上的军工管理权,如今俄军“柳叶刀-4”巡飞弹月产量突破5000枚,是去年的三倍,这种能压垮乌军防线的硬家伙,全靠他把产能拉到峰值。

编辑
对泽连斯基政府来说,除掉绍伊古堪称“一石三鸟”的美梦:打乱俄军指挥链和补给线,打击俄高层凝聚力,更能拿着这份“投名状”向西方哭求更多军援。可这美梦背后,是乌克兰正面战场的彻底颓势。俄军“夏季攻势”拿下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红军城等关键据点被合围,乌军拆东墙补西墙都凑不出有效反攻力量。西方援助更是断断续续,美国承诺的武器迟迟不到位,兵力和装备的双重短缺,逼得基辅只能靠“斩首”这种旁门左道赌一把。
这场未遂暗杀不是孤例,而是乌克兰“斩首战术”升级的缩影。去年10月,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遇袭受伤,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直接被炸死;今年9月,乌特工伪装成老太太,用藏炸弹的拐杖偷袭俄防长座驾。短短一年多,暗杀目标从俄军中将窜升到安全会议秘书,手段从街头伏击变成利用私人祭拜的精准暗算,基辅急着靠这种方式破局的心态昭然若揭。

编辑
乌克兰显然低估了俄罗斯的报复决心。11月19日,也就是暗杀计划曝光两天后,俄军的高精度导弹和无人机就砸向了基辅、哈尔科夫的乌情报机构据点和军火库,爆炸声就是最直接的回应。随着冬季来临,俄军在能源打击和地面推进上的优势会更明显,基辅这种投机取巧的战术,非但换不来胜利,反而会把自己拖进更深的泥潭。
绍伊古捡回一条命,给俄乌双方都敲了警钟。冲突的红线正在被反复触碰,用暗杀高官来扭转战局,本质上是饮鸩止渴。对那些还在给乌克兰站台的西方国家来说,也该掂量掂量——跟着煽风点火,迟早会被卷入更大的冲突漩涡。战场的胜负从不在暗杀名单上,泽连斯基与其耗精力搞这些阴谋诡计,不如早点认清现实,别让更多乌克兰人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