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云 每经编辑|彭水萍
11月21日,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跌超2%,创业板指跌超4%。截至收盘,沪指跌2.45%,深成指跌3.41%,创业板指跌4.02%。
板块方面,中船系、AI应用等板块涨幅居前,电池、硅能源、锂矿等板块跌幅居前。
全市场近5100只个股下跌,99只个股跌停。沪深两市成交额1.97万亿元,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2575亿。
都说炒股要“人恐我贪”,今天,恐慌情绪终于达到近期极致。
截至收盘,全A股上涨个股为354家,年内仅多于4月7日(106家)。

此情此景,你是否真的敢选择“贪”?
至少,数以百亿或千亿计的资金盘中已经出手,接过所谓“带血筹码”。
Wind数据显示,今天有两个时段的市场“预测成交额”出现显著放大:

一是开盘时段,9:30~9:38,较昨日同期增幅从约5%升至13%。
此时,A股市场刚开始“跟随”隔夜美股走势,与上午的亚太市场一同走弱。
结合万得全A指数的分时来看,第一波“不立危墙”的持筹者选择了离场,大盘跌幅似乎“尚可接受”(约1.5%)。
此后的几十分钟里,市场量能未见进一步放大,但因为卖盘源源不绝,买方却未做太多抵抗,于是指数继续下跌——直到引发足够大的恐慌(此时最大跌幅超过3%)。

于是我们看到,10:30~11:30,市场量能进一步放大,增幅来到了17%~20%。
大盘正是在这时连续两次探底,随后出现一定幅度的“V反”。如万得全A,两个日内低点分别出现在10:52和11:15。
量放大了,指数跌幅渐渐收窄,这自然是买方正在发力。
可惜,随着“预测成交额”的增幅渐渐回落,午后主要股指再度走弱,创出日内新低。
跌停家数也进一步增长,说明短线恐慌并未缓解。

这也是因为,前几天逆大盘而行的短线抱团股,本身累积了不少获利盘。
总结一下:
本周前4天,A股都是缩量震荡,总体维持在箱体下沿。此前我们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市场并未真正恐慌。
今天,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破位放量下跌,意味着“恐慌盘”终于出来了,且第一批抄底资金已经出手——但谁也没有100%的自信,这次就买在了最低点。
因为只有真正“走出来”,才能确认当下究竟是反弹起点,还是下跌中继。
目前来看,市场各方的博弈点,至少有两方面。
(更多后市分析,有待周末发酵)
一是,作为短线情绪诱因,市场对美股(尤其科技股)的担忧,能否得到缓解。
据报道,对于昨夜美股大跳水的原因,一些交易员指出,市场再次担忧AI能否产生足够的收入或利润来支撑巨额投入。另一些交易员则认为,9月份强劲的非农报告是美联储今年降息步伐结束的最新迹象。还有一些交易员表示,比特币跌至六个月低点所释放的避险信号是股市暴跌的部分原因。此外,市场还担忧高估值以及周五期权到期前市场波动性加剧。
另有媒体指出,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降和日本国债持续杀跌这两大变量,今天都出现了一些积极转变。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美联储发出了很多信号,其中一些令人困惑。美联储应该关注数据,美联储应该继续推进降息周期。这让美股三大期指有所反弹。早上,日本国债收益率终于开始转跌,也意味着短线企稳。
二是,A股能否在护盘资金和内生逻辑的支持下,走出一段“独立行情”。
虽然今天市场普跌,但整周来看,“权重企稳+小微盘补跌”的格局仍然存在,银行股、红利股还是最抗跌的资产。
数据显示,上证50、沪深300周度跌幅在3%上下,中证2000则跌近7%。

此外,截至收盘,万得全A指数本周考验了20周线的支撑,为本轮行情中,6月下旬以来的首次。短期市场出现较大回调,相信大资金也看在眼里。

此前的11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强化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急涨急跌。
此前报道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国家队”资金(包括证金公司、中央汇金、证金资管等)重仓持有222只A股股票,总持仓市值为3.911万亿(未包括社保基金),相较二季度有所增加。
多只金融股受到护盘资金的高度青睐,同时,其对AI产业链、半导体、新能源等板块的相关个股也进行了积极布局,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
有观点称,在“国家队”的引领下,叠加更多支持举措落地,各类中长期资金仍将加速入市,为市场持续注入稳定力量。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27665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