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糖可乐
今年9月,不少省份陆续启动了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流感疫苗免疫类和非免疫类招标采购项目中,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三价流感疫苗中标价5.5元/支,再度创下公费流感疫苗市场的价格新低。
11月19日下午,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布倡议,要求全体会员以生产经营成本与市场供求状况为定价基本依据,依法自主合理定价,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稳定,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坚决抵制无序低价竞争,在招投标全流程中,严禁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切实保障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标准。如有违反,将受到全体会员的集体谴责,该协会将给予其警告、通报批评、暂停行使会员权利直至除名等措施。
资料图。图文无关。
一支流感疫苗公费的价格,比一杯蜜雪冰城还要便宜,行业协会不得不出面喊话理性竞争,这一幕让很多人震惊:什么时候,疫苗市场这么卷了?
疫苗市场内卷得厉害,首要原因就是供大于求,市场需求严重透支。
一方面,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部分儿童疫苗市场规模随之收缩。成人疫苗这块,本来国内民众接种流感疫苗的意愿就不高,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愿意为疫苗掏钱的,就更少了。
中疾控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2023年,中国年均流感疫苗接种率均在4%以下,儿童接种率略高于12%,而老年人群不足5%。反观发达国家,流感疫苗接种率能达到50%。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扎堆往疫苗行业挤,产品大同小异。有专业人士认为,一个疫苗种类有3—4家供应商就足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现实是,疫苗重点品类产品同质化加剧,多个细分领域竞争激烈,临床及注册阶段的产品数量不断增长,供给端持续扩张。
而市场短期内很难再有扩张——大部分成人很难改变对疫苗的认知,突然愿意打流感疫苗;婴儿出生率短期内很难上升。若企业没有别的营销渠道和核心优势,就只能在政府主导招标的市场中打价格战。加上疫苗有效期比较短(通常1年),不能中标就得报废。所以,一旦一家企业调低了报价,其他企业也只能咬牙跟上。
卷低价的结果,是家家日子都不好过。据媒体报道,2025年8月底,多家疫苗企业交出最差中报。2025年上半年,中国疫苗上市公司整体的疫苗收入同比下降60%,净利润同比下降113%。多家龙头企业出现上市后首次半年度亏损,净利润同比分别骤降127%、155%;在17家疫苗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实现盈利。种种数据表明疫苗行业进入寒冬,冷意逼人。
所以,行业协会才出来喊话,奉劝疫苗企业悬崖勒马,不要以本伤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怎么才能长远发展?答案也很简单:通过技术创新来构建核心壁垒,推出创新型疫苗品类,进行“差异化”竞争。
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2022年底国内疫苗市场规模约为1105亿元,占全球疫苗市场份额30%。但是相比国外疫苗企业,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严重不足。正是因为这个短板的存在,很多企业只能去挤占流感疫苗这类技术相对成熟的赛道。
资料图。图文无关。
HPV疫苗也是这样,国产二价苗凭借低价策略快速抢占下沉市场,但随着竞争者增多,价格不断下探,如今很多疫苗躺在冷库中等待接种者。进口九价苗因技术壁垒维持高价,高端国产疫苗在研发进度上滞后于国际巨头,尤其是在男性适应证等新领域差距明显。
创新药企的核心价值,不可能通过“卷价格”来实现。价格战只会压缩利润空间,企业就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创新产品,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要“反内卷”,靠疫苗行业协会的倡议显然有限。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企业愿意打价格战,说明卷低价仍能换来生存空间,等到真卷不动的那天,市场会自动洗牌,家底更厚的笑到最后。
普通人担心的是,低价无序竞争很容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政府采购价如果连成本都保不住,就算拿到了政府订单,卖一针亏一针的钱,这些企业该如何生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该如何保证?
疫苗事关公共健康,不是普通的消费品,断断不能为了低价而放弃安全和质量。疫苗行业协会倡议要求全体会员“严禁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给疫苗厂家划定了市场竞争的红线。
但要企业守住安全的底线,单靠行业喊话、企业自律还不够,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把关,不要过度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让质优价廉的企业有机会能胜出;同时强化监管,避免有些中标企业动歪心思,拿不合格的产品糊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