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仁怀市五马镇东升农场1200亩蔬菜基地进入采收旺季。菜心、芥蓝等7-8个品种的新鲜蔬菜,经分拣、预冷、检测、包装后,搭乘专业冷链货车发往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内即可端上当地市民餐桌,让“黔北鲜滋味”跨越千里直达舌尖。

工人按照标准采收新鲜蔬菜。
走进贵州茅台流域东升农场,连片蔬菜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工人们手持特制刀具,在齐整的菜畦间忙碌采收,严格把控蔬菜规格与长度。“采摘要求很高,要分成大、中、小、菜芽四个规格,最长不能超过18厘米,分不好就得返工。”工人梁成介绍,标准化采收是保障品质的第一道关口。

工人按照标准采收新鲜蔬菜。
采收后的蔬菜随即进入加工车间,经工人们按统一标准分拣去杂后,迅速送入1-3℃的保鲜冷库预冷5小时,牢牢锁住新鲜口感。“我们每天有150余名工人在田间作业,日采收量达20吨,能充分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订单需求。”农场负责人龙力表示,农场配备6个保鲜冷库,为蔬菜保鲜提供硬件支撑。

加工车间,工人们进行分拣、打包,去除不合格产品。
品质安全是核心保障。每一批次蔬菜采收后,质检员都会进行抽样农残快检,重点筛查农药残留情况,检测结果实时记录存档。“确保每一颗蔬菜都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质检员王梅说,全流程检测为蔬菜品质筑牢“防火墙”。

工人们将预冷后的蔬菜整齐装入冷藏车。
每天傍晚,预冷后的蔬菜被整齐装入冷藏车,在2-5℃恒温环境下启程。农场与专业冷链物流深度合作,每天发车3辆,全程冷链护航,将运输时间精准控制在15小时左右。“傍晚发车,次日中午前就能抵达目的地,保证蔬菜到消费者手中仍保持鲜爽状态。”龙力介绍。

贵州茅台流域东升农场。
从黔北山区到粤港澳大湾区,这条“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精细化产业链,不仅让仁怀优质蔬菜成功打入高端市场,更成为当地农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文/图 罗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