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央视调查揭开了一条触目惊心的灰色产业链——医院招募健康老人假住院、药贩子大量回收药品、医保卡被当成提款机随意套刷。这些看似荒诞的骗保手法,实则正在侵蚀我们每个人的救命钱。
走进沈阳某些医院的病房,你会看见匪夷所思的一幕:身体硬朗的大爷大妈们躺在病床上聊天打牌,诊断书上却写着各种严重疾病。这种被称作“挂床住院”的骗保手段,让医院和“患者”形成利益共同体。医院赚取医保统筹基金,“患者”则能拿到几百元“出场费”。

国家医保局近期曝光的24个典型案例中,北京市密云区马某某的案件格外引人深思。他从2019年开始,不仅频繁使用自己的医保卡超量开药,还收集亲戚朋友的医保卡,形成一个庞大的药品收购网络。在长达两年时间里,他通过倒卖药品牟利,最终在2021年7月被群众举报查处。在湖北孝感,邱某和柯某的做法更为隐蔽。他们利用器官移植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的特殊身份,通过虚开药品并转卖的方式,两年间造成医保基金损失超过26万元。

随着骗保手段不断升级,参与骗保的个体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深圳的李某通过网络寻找“合作伙伴”,利用他人医保账户信息疯狂套现。仅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间,他就骗取医保统筹基金9.3万余元。这种新型的、有组织的骗保模式,让传统的监管手段显得力不从心。
医保基金不是取之不尽的聚宝盆,而是维系生命的蓄水池。每一笔骗保得手的赃款,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压垮某个重病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一篇:被套检测,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