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7模具铝合金技术报告
QC-7实测化学成分:
硅Si:0.50
铁Fe: 0.50
铜Cu:3.8-4.9
锰Mn:0.30-1.0
镁Mg:1.2-1.8
铬Cr:0.10
锌Zn:0.25
铝Al:余量
QC-7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110-136
伸长率 δ10 (%): ≥20
退火温度为:415℃。
屈服强度 σs (MPa) ≥110
伸长率 δ5 (%) ≥12
试样毛坯尺寸 所有壁厚
质量特征
密度:2.75g/cm3。
三、力学性能(T652状态)
性能指标典型值测试标准
抗拉强度530-560 MPaASTM E8/E8M
屈服强度490-520 MPaASTM E8/E8M
延伸率12-14%ASTM E8/E8M
断裂韧性K₁C35-38 MPa√mASTM E399
疲劳极限(10⁷次)160 MPaASTM E466
四、热物理与表面特性
参数数值
热导率(25℃)140 W/(m·K)
比热容900 J/(kg·K)
热膨胀系数(20-100℃)23.5×10⁻⁶/K
阳极氧化膜硬度450-500 HV(50μm)
摩擦系数(干摩擦)0.25-0.30
五、核心应用领域
1. 航空航天模具
复合材料热压罐模具(工作温度180-200℃)
钛合金超塑成形模具(需耐650℃短时高温)
2. 精密压铸
汽车一体化压铸:电池托盘、车门框架(30万+模次寿命)
5G基站壳体压铸(表面Ra≤0.8μm)
3. 特种工装
导弹导引头注塑模(满足MIL-STD-810G振动标准)
直升机旋翼成型模(抗疲劳设计要求)
六、加工工艺规范
1. 热处理制度
工序参数关键控制点
固溶处理475℃±5℃×2h转移时间<10s
水淬20-40℃水循环避免蒸汽膜
时效120℃×24h + 160℃×6h阶梯时效优化韧性
2. 机加工参数
工艺刀具材质切削参数
粗加工硬质合金v=600-800m/min, f=0.3mm/齿
精加工PCDv=1500-1800m/min, f=0.1mm/齿
深孔钻削含钴HSSv=50m/min, 啄钻频率5次/mm
七、模具设计要点
1. 结构优化原则
壁厚梯度:相邻截面厚度比≤1.5
应力释放:所有尖角需R≥3mm过渡
冷却系统:3D打印随形水道(距型面8-12mm)
2. 表面强化方案
工艺膜厚硬度适用场景
微弧氧化50-80μm1500HV高磨损区域
类金刚石涂层3-5μm3000HV精密滑动部件
激光熔覆0.5-2mm220HB局部修复
八、维护与寿命管理
1. 使用监控
每5万模次进行:
超声波探伤(裂纹检测灵敏度0.1mm)
三维光学扫描(型面变形量≤0.02mm)
2. 修复技术
激光选区熔化:使用QC-7专用粉末(粒径15-53μm)
摩擦搅拌焊:修复区强度达母材90%
九、技术演进方向
智能模具:嵌入FBG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应力/温度
纳米改性:添加0.5%CNT提升200℃高温强度
绿色制造:开发无铬转化膜技术
十、选型决策矩阵
考量维度QC-7优势限制因素
强度需求比传统模具铝高30-40%成本为6061的3-4倍
热管理导热性优于H13钢持续工作温度≤250℃
动态载荷抗疲劳性能优异需避免盐酸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