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似乎进入了一种“魔幻”状态。我们曾经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会更加紧密地融合与合作。然而,近些年来,国内的网络舆论却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倒退,特别是关于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讨论,明显出现了反向发展,倒退的速度非常快。许多曾经以为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现象,如今却意外地重现,令人不禁深思。

举个例子来看,回顾晚清时期的义和团,他们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对科学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盲目地排外,誓言要将洋人赶出中国。义和团不仅把洋人引入的科技设备视为“破坏大清风水”和“龙脉”的工具,还疯狂地破坏铁路、拆除电线杆。在那个时代的“带头大哥”们并不懂得科学原理,信奉迷信,对洋人的科技产生了强烈的敌意,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我们不禁要问,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是出于对国家的爱护,还是一种近乎病态的排外情绪?而今天,我们是否在某些方面看到了类似的趋势?

至今,已经过去了100多年。我们已经走上了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道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如果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切,你能相信曾经被历史抛弃的现象,如今竟然如此迅速地复苏?

如今,虽然一些曾经的“带头大哥”已经倒下,但新的“弟子们”依然在网络上发声,数量庞大,局势不容忽视。这不禁让人感慨,先辈们为我们所做的努力和奋斗,难道只是为了让我们睁开眼睛去看世界?他们拼尽全力,努力去除传统束缚,推动我们的进步,而如今依然有很多人固守过去的狭隘视野,停滞不前。

最近,关于某瑞新药是否应该纳入医保的问题成为了网络舆论的焦点。有些人认为,国家将这一新药纳入医保,是出于对民众健康的关注,尤其是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心。因为,作为一种新药,一旦被纳入医保,就意味着能够大规模稳定采购,价格就会降低,从而使更多需要的人受益。可是,质疑者是否意识到,国家的医疗团队和专业鉴定机构,远比任何网络“大V”更具权威?如果这款新药真的无效,国家为何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谈判,争取将其纳入医保?

然而,网络上确实有不少人对国家的决定提出质疑,甚至声称背后有资本操控。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资本在中国并不能为所欲为,尤其是在“国家”这一强大力量面前,资本只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即便存在资本的利益,但它永远不能凌驾于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之上。因此,如果国家已经认定这款药物是有效的,那些外行人对药物的无端攻击,凭什么去质疑?

有些人试图利用大众的情绪,将药物纳入医保误导为“资本操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药物是否纳入医保的确会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产生不同影响。对富裕阶层来说,这款药物进入医保可能不成问题,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药物的高昂价格就可能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像这款价格接近2000元一盒的药物,如果普通家庭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那将会是令人心寒的。

如果个人不相信这款药物的效果,可以选择不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站在道德高地,煽动他人放弃使用这款药物的机会。到底是个人的偏见更为重要,还是应当为广大的基层百姓健康负责?这才是这一系列争议背后最核心的问题。
更有一些人将药物纳入医保的决定误解为“浪费国家资金”,这种论调显然缺乏理性,甚至带有攻击性的偏见。有些人质疑,认为即使药物进入医保,依然只有有关系的人才能享受到,而普通百姓却仍然无法使用。这种观点显然忽视了政策的初衷,而且有误导性,甚至有抹黑国家政策的嫌疑。事实上,医保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够使用这款新药,从而解决入手难的问题。

这些言论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些“流量大V”们以“爱国”为名,利用网络平台获取巨大影响力和利益。然而,这种投机行为实质上是在制造社会不稳定,误导群众。越来越多的极端“流量大V”们在推销不负责任的意见时,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谋取私利,而并非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着想。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流量大V”的影响力以及他们所煽动的情绪,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已接近某些“邪教”组织的水平。我们不能再让这些人站在公众视野中,继续误导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面对是否将新药纳入医保的问题,我们需要理性对待,不能盲目跟风。国家的目标是推动社会公平,尤其是改善底层百姓的医疗条件,而不是那些极端言论所宣扬的无法兑现的“美好幻想”。“流量大V”的影响力,只会让社会更加分裂,甚至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