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军事领域的消息引发全球防务界高度关注。据国防邮报等多家外媒 11 月 26 日报道,总部位于北京的中国民营航空企业 “凌空天行” 宣布,其自主研发的 “驭空戟 - 1000” 高超音速导弹正式定型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这是中国首个由民营企业研发并实现量产的高超音速导弹。

从技术原理上看,“驭空戟 - 1000” 与已服役的东风 - 17 和 27 类似,采用传统火箭上升段与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的组合模式。其理论射程在 500 - 1300 公里,最高速度可达 7 马赫,完全符合高超音速导弹的标准。不仅如此,该导弹在滑翔飞行器中安装小型发动机用于二次加速和机动,显著增强了反拦截性能和末端机动性,具备对陆地及海上移动目标如航母编队的精确打击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发布的 “驭空戟 - 1000” 导弹 CG 视频中,模拟展示了对日本本土及美日联合航母编队的饱和打击画面。这既体现了导弹在射程上可从中国本土打击 “第一岛链” 的优势,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反对美日干预内政、以实力对抗军事挑衅的决心与能力。

从技术创新层面分析,“驭空戟 - 1000” 具有两大重大创新意义。其一,在运输和部署方面,它采用高度类似标准集装箱的发射箱体,与东风 - 17 的专用发射车运输不同。这一设计使导弹更易隐藏,还能在海上甚至大型民用船只如集装箱运输船进行部署和发射,极大增强了生存性,增加了拦截难度,便于从意想不到的位置发起攻击。其二,成本优势显著。该导弹运用诸多技术降低成本,如使用特殊发泡水泥作防热材料、低成本工业标准螺丝钉替代航天标准定制螺丝钉、车规级芯片替代航天芯片等。据公司负责人透露,借助中国现有的民用设备产业链,可使导弹成本降低近 90%。

外国军事专家阿米尔・霍拉姆认为,鉴于中国已有多款现役高超音速导弹,“驭空戟 - 1000” 更可能凭借低廉售价实现对外出口。它有望吸引 “国防预算有限国家”,这些国家可借助其高超音速优势抵消竞争对手的防空能力优势。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等国可能对此表现出兴趣,尤其是面临安全挑战的沙特和巴基斯坦,或许希望引进生产线进行本土化生产。

总体而言,“驭空戟 - 1000” 导弹的诞生意义非凡。它证明了中国军事科技并非西方媒体所描述的 “国家中心制”,民营企业同样具备强大实力;体现了中国工业强大的产业链效应,以及工业实力对军事领域的反哺能力;还为更多国家获得高超音速武器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打破西方军事霸权政治,让那些倚仗美西方的国家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