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丽庭院
共享美好生活
庭院焕新颜 家风润南溪

从“一处美”到“产业兴”,从“庭院景”到“致富经”,南溪区“美丽庭院”建设正经历着从环境美化到产业赋能的内涵深化。一个个精心打造的美丽庭院,不仅提升了乡村颜值,更成为特色产业的孵化器、居家就业的承载地、农民增收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现在走进南溪区“美丽庭院”建设推动产业振兴纪实。

仙临镇高新村:
双轮驱动促增收
01
“高粱+油菜”四季产业格局让庭院经济绽放光彩
走进高新村,错落有致的庭院外,千亩高粱翻涌绿浪,连片油菜孕育生机。昔日闲置的庭院角落变身“微田园”,田埂间的产业基地串起致富链,一幅“庭院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高新村立足资源禀赋,锚定“高粱+油菜”双轮驱动的产业路径,让“一村一品”扎根庭院、辐射田野。春日里,庭院周边的油菜田金黄铺展,村民们在自家院坝晾晒菜籽、加工菜油;秋日时,高粱红透枝头,庭院成为临时晾晒场,饱满的穗粒在这里脱壳、筛选,运往深加工基地。


庭院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就业“微阵地”。村里以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挂牌“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引导村民把农产品初加工、手工包装等环节搬进庭院。目前,全村已培育5个庭院式就业点,带动80余名村民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
“现在我们村形成了'春种油菜收油籽,秋播高粱酿醇香'的四季产业格局,一亩三分地也能产出黄金效益!”高新村负责人自豪地说。


美丽庭院
美好生活

长兴镇庆林村:
竹桑共生绿富美
02
麻竹蚕桑双支柱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庆林村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将麻竹、蚕桑两大特色产业作为生态富民的核心产业,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麻竹产业方面,全村麻竹种植面积已达数千亩。竹林“叶叶生金”,昔日无人问津的麻竹叶,如今成了村民指尖的“金叶子”。村集体牵头对接收购企业,推行“统一标准+集中收购”模式,每亩麻竹年产竹叶1000斤,单此项就为农户每亩增收600-700元。
蚕桑产业同样蓬勃发展。村里统一规划桑园种植区域,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科学种植、标准化养蚕技术。如今,桑园不仅是养蚕基地,更成为庭院周边的生态景观,春赏桑绿、夏秋收蚕茧,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麻竹叶采收成为居家灵活就业的重要渠道,妇女、老人们穿梭竹间采收,不用离家就能靠双手挣钱,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庆林村妇联主席介绍。


美丽庭院
美好生活
长兴镇水口村:
红粱轮作创新路
04
“订单农业+居家就业”模式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水口村,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现在,我们把红粱种成了'致富粱',让庭院变花园,居家能挣钱!近年来,水口村将“一村一品”发展与美丽庭院创建、居家灵活就业推进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水口村以红粱种植为核心,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构建“国企+村集体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利益链,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保底价+市场浮动”的五粮液订单红粱机制。2025年,水口村创新“春夏红粱+秋冬大豆”轮作模式,种植面积2000余亩,年产量100万余斤,产值400万元。



“一份庭院产业、两份增收渠道。现在我们村的妇女不仅能通过种植橙子获得收益,还能通过基地就业赚取工资,真正实现了'就业不离家,挣钱顾老小'。水口村妇联主席王子平表示。”


美丽庭院
美好生活
编辑 :周美如
一审:刘正聪 二审:郭丽 三审:李颖
一校:周美如 二校:寇霜 三校:寇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