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徐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交流会在上海市中国中学举行。本次会议以“协同·贯通: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守正创新”为核心主题,不仅正式发布《徐汇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行动方案(2025-2027)》,更通过专家深度分享、一线实践交流,勾勒出区域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清晰路径,让“小课堂”对接“大社会”的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出席并致辞。

《行动方案》发布
作为会议的核心,新发布的《行动方案》标志着徐汇区“大思政课”建设进入系统化、制度化推进的快车道。徐汇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中明确,未来三年将围绕机制创新、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资源整合四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策略,构建起富有活力和实效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格局,让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教育专家在交流中带来了前瞻性思考。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提出,“大思政课”已突破传统课堂边界,需要全社会共同扛起育人责任,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则系统梳理了“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法。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上海市中国中学党总支书记徐翊分享了学校的校本化经验,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为区域内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专家点评环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靳诺充分肯定了徐汇区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她从国家战略高度,阐释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实践逻辑,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此次交流会既是对徐汇区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凭借“协同·贯通”的核心理念和守正创新的实践姿态,徐汇区正通过系统化布局、常态化推进,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更有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思政课改革创新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