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
诗画
渔村夕照
明·沈明臣
洲前洲后尽垂杨,
村尾村头满夕阳。
换酒醉眠高晒网,
远山修竹正苍苍。
诗歌赏析
古老的渔村,映着黄昏。垂杨飘荡,满目流光。不论洲前洲后,还是村头村尾,夕阳垂柳,恍然如画。换美酒而醉眠啊,任日头高高晒起渔网。已是夕阳斜照,遥望远山的修竹,正在苍苍的暮色中,窈窕在眼帘……
全诗虽然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
作品赏析

名称:清代 王翚 渔村晚渡图轴
材质:纸本设色
尺寸:105.7×53.8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历代绘画大系
收藏机构:上海博物馆
艺术时期:清代
此幅采用了经典的全景式构图,呈现出一种更为雄浑、开阔、深远的境界,充满了“江山无尽”的壮阔感。
前景画面右下角起手,描绘了渔村、坡岸、杂木与行人。人物活动如点景,生动自然,点明“晚渡”主题。中景广阔的江面作为气韵流动的空间,舟楫往来。山峦从两侧向中间延伸,形成环抱之势,山体结构饱满,富有体积感。远景山峰层叠,连绵不绝,推向画面深处,云雾缭绕,意境幽远。整体构图呈现出一种“S”形的蜿蜒走向,引导观者的视线深入画中,可游可居。
王翚在这幅画中题款“仿董北苑”,展现了他对古典传统的尊崇。然而,他的“仿”是一种理解、消化后的再创造。他将董源的质朴天真,与元代文人画(如黄公望)的疏秀、北宋全景式构图的宏大进行了整合,最终形成的是带有王翚个人印记和清代审美特征的“董源风格”。这正体现了他“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的艺术理想。
来源:弘雅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