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内蒙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传来消息,截至目前,内蒙古专利预审接收量突破10000件,主要集中在生物、新材料两大产业领域,标志着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服务领域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内蒙古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专利实力迅速提升,加快专利预审服务,缩短专利授权周期。力争让大量的专利技术通过转化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众所周知,虽然专利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但成果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专利成果的转化运用。
如何打通专利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这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专利成果的转化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化成本的高低。而在成果转化成本中,专利权人与潜在专利技术实施者达成许可交易的成本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大量科技成果获得专利后不能得到快速有效转化,最主要的原因正是交易成本超过预期。
这就要建设开放平台、强化专业人才队伍、组织专业化培训等,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市场化,推动更多专利“下书架、上货架”。
“知产”变资产。随着更多硬招实招的落地见效,专利供给和市场需求必将顺利牵手。巨大市场红利一旦释放,就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