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5日,延津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张克顺、执行主任原宪国一行四人,在县新华书店经理刘化宝等人陪同下,先后赴新华书店东大街门店及玉成实验学校,专题调研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工作。办公室主任唐有新、委员苏永树参加调研。

书店空间:打造“行走的课堂”,融合阅读与非遗体验
调研组首先走进新华书店东大街门店,实地察看少儿阅读区与周末研学活动现场。书店经理刘化宝介绍,为打造“家庭与学校之外的第三成长空间”,书店持续开展“行走的课堂”周末研学活动,构建“故事会+沉浸式阅读+指尖上的非遗”三位一体的文化体验模式。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激发低龄儿童阅读兴趣,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孩子体验面塑、木板拓印等传统技艺,实现“读万卷书”与“动手实践”有机结合。
校园延伸:智能书柜进班级,推动阅读量化管理
随后,调研组来到玉成实验学校。校长常献忠介绍,新华书店在校内投放六组智能书柜,每组容纳200册精选图书,全天候开放自助借阅,实现“图书到身边、阅读不打烊”。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将阅读纳入课程化管理,设定学生三年总阅读量不低于1000万字的目标,远超教育部规定的260万字基本要求,并配套实行积分排名与奖励机制,有效激发学生持续阅读动力。

高度肯定:文化企业主动作为,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关工委名誉主任张克顺对书店“行走的课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兼具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化深度,是校外教育的有益补充”。执行主任原宪国指出,智能书柜进校园是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实现了资源精准投放与阅读效能提升,值得推广。他们一致认为,新华书店主动融入教育场景、学校系统推进阅读计划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文化企业+学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此次调研凸显延津县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青少年阅读方面的有效探索。下一步,县新华书店将依托“智能书柜”与“行走的课堂”双平台,持续拓展服务半径,深化校店合作,为未成年人构建更加开放、便捷、优质的阅读环境。
上一篇:目标武汉,从樱花深处直通华夏餐桌
下一篇:使劲浑身解数也只能慢慢搭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