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友,我是帮主郑重,做了20年财经记者,专盯中长线。今天咱们聊一个令人唏嘘的家族企业兴衰史——顾家家居。这故事,比电视剧还跌宕。
还记得那句豪言壮语吗?“欧洲有宜家,世界有顾家!”当年顾家第三代掌门人顾江生喊出这话时,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门店遍地开花,年营收冲上150亿,妥妥的“中国家居一哥”。谁曾想,就在前几天,杭州市钱塘区法院一纸裁定,宣告顾家创始股东——那个曾风光无限的顾家集团(现在叫德烨嘉俊了)破产重整!理由简单又残酷:“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一代沙发帝国,家族根基彻底溃败,令人扼腕。

三代人的奋斗与迷失
从江苏南通一个小工坊起家,顾家三代人,花了四十年,一锤子一钉子,硬是敲出了一个响当当的沙发帝国。顾江生接过接力棒时,正是风头最劲的时候。但他的野心,早已不满足于“中国第一”,他要的是“世界顾家”!这目标本身没错,错的是他选的路。
资本狂飙 vs. 实业根基
帮主我观察企业这么多年,深知一个道理:野心需要实力托底,扩张得有根基支撑。看看人家宜家,那是出了名的“不上市派”,创始人坎普拉德一辈子几乎没借过外债,就靠自身造血,稳扎稳打成了全球巨头。顾江生呢?他把资本当成了“捷径”,喊出“2026年营收、市值双千亿”的宏伟目标,一头扎进了疯狂的并购大潮。
2018年,那是顾家的“并购元年”。德国百年品牌Rolf Benz、意大利高端纳图兹的中国业务、美式宽邸、出口床垫的玺堡家居…统统收入囊中。钱花得痛快,营收也确实从2016年的不到50亿,两年就飙到了110亿!账面上是风光了,可帮主我当时就隐隐担忧:这些高价买来的“宝贝”,真的能消化好吗?果然,暗雷很快引爆。纳图兹赚不到钱,Rolf Benz在亏损,花4亿多买的玺堡家居,三年利润加起来才1500万,最后只能亏本甩卖!到了2020年,顾家上市后首次净利润下滑,背后是近5个亿的商誉减值——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并购,全成了账本上沉甸甸的包袱。资本这剂猛药,副作用开始显现了。
200亿套现与债务黑洞
债务的潮水,最先淹没了顾家自己人。从2019年开始,顾家还债的钱就蹭蹭涨,经营赚的钱根本不够还,只能“借新还旧”,这路子有多危险,老股民都懂。顾江生家族怎么自救?一个字:卖!从2020年到2023年底,减持、发债变相减持、拿分红…家族累计套现超过百亿!但这窟窿,像个无底洞。
2023年11月,顾家做出了最彻底的决定:把手里29.42%的股份,作价88.8亿,卖给了“美的系”的盈峰睿和。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成了顾家新主人。今年1月交易完成,“顾家”正式进入“何家时代”。9月,顾江生辞去董事长,只挂个董事名头。至此,顾家三代人,基本退出了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舞台。
最让人震惊的是什么?帮主给您算算:加上这卖股的88.8亿,顾家家族累计套现接近200亿!可即便如此,债务黑洞还是没填上。高管讨薪、法院强制执行、股份冻结拍卖…今年9月,顾家集团连名字都改了,想抹去“顾家”印记,可最终还是没逃过破产重整的命运。200亿去哪了?债务到底有多大?至今迷雾重重。但一个铁的事实是:深耕家居四十年的顾氏家族,彻底失去了控制权。
品牌新生与家族警示
有意思的是,顾家这个品牌,并没有随着家族的退出而消亡。何剑锋接手后,动作很快,美的的基因开始注入。最近顾家刚获批近20亿的定增,要搞生产线智能化、智能家居研发、AI数字化…美的在家电制造的技术和渠道,配上顾家原有的家居优势,瞄准的是智能家居这片蓝海。这或许是顾家品牌浴火重生的契机。
帮主观点总结
所以啊,各位老铁,顾家的故事,给咱们什么启示?帮主郑重认为:
1. 资本是双刃剑:它能让你快速膨胀,也能让你加速坠落。没有扎实的运营和整合能力,盲目并购扩张就是埋雷。
2. 初心不能忘:顾家从一把锤子起家,靠的是实业。当野心脱离了产品和服务的根基,被资本和规模的欲望裹挟,迷失几乎是必然。
3. 家族企业的传承之困:如何平衡家族控制与现代化治理?如何在代际更替中保持战略定力?顾家的溃败,是家族企业治理困境的一个深刻案例。
沙发还是那个“顾家”牌,但坐享其成的,早已不是顾家的人。沙发帝国的黄昏,送走了缔造它的家族,也迎来了新的掌舵人。这个案例,值得我们所有关注企业兴衰、思考投资本质的人,反复咀嚼。我是帮主郑重,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