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检测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技术成熟且成本效益高的表面无损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如钢、铁、钴、镍及其合金的钢结构。
磁粉检测核心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
1. 磁化:对被检测的钢结构工件施加一个外加磁场,使其磁化。如果工件内部材质连续、均匀,则磁力线会均匀地通过工件。
2. 缺陷引入漏磁场:当工件表面或近表面存在缺陷时,由于缺陷处的磁导率远低于金属本体,磁力线会发生畸变。一部分磁力线会被迫从缺陷下方绕过,另一部分则会穿过缺陷上方的空气,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漏磁场。
3. 磁粉吸附显示:将微细的磁性粉末施加到被磁化的工件表面。漏磁场会吸引并聚集这些磁粉,形成肉眼可见的磁痕。这个磁痕的形状和大小,就反映了缺陷的位置、轮廓和大致尺寸。

磁粉检测对表面和近表面的微小缺陷有极高的检测能力。缺陷以磁痕形式直接显示在工件表面,定位准确,易于观察和判断。操作相对简单,可快速对大面积的工件进行检测。设备和耗材成本相对于超声波、射线检测要低很多。对于合格的表面开口缺陷,其检测可靠性非常高。
但是磁粉检测仅适用于铁磁性材料不能用于奥氏体不锈钢、铝、铜、镁等非铁磁性材料。主要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对于埋藏较深的内部缺陷检测能力有限。通常能检测的深度在1-2mm以内。工件形状和尺寸限制,复杂形状的工件可能难以磁化均匀,且检测后需要进行退磁。需要直接接触,通常需要清洁工件表面,并直接施加磁粉或磁悬液。对操作人员经验依赖性强,磁痕的解释和判断需要经过培训和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
根据相关标准对磁痕进行评定,判断其为相关缺陷、非相关显示还是假显示。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这些标准对设备校验、灵敏度试片、工艺参数、人员资格等都有明确规定。
磁粉检测是钢结构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以其经济、高效、直观和高灵敏度的特点,在确保钢结构,特别是其关键焊接接头和受力部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扮演着表面缺陷侦探一份检测的重要角色。尽管其应用范围受限于材料,但在其适用领域内,它依然是最有效、最可靠的表面检测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