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修后必须进行除甲醛处理,这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关乎居住者健康的刚性需求。主要原因如下:
1. 甲醛是强致癌物和健康杀手:
* 致癌性: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甲醛列为1类致癌物,即明确对人类有致癌性。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甲醛环境中,会显著增加患鼻咽癌、白血病等癌症的风险。
* 急性刺激: 甲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即使浓度未达致癌水平,也会刺激眼睛(流泪、红肿)、呼吸道(喉咙痛、咳嗽、气喘)、皮肤(过敏、皮炎),引起头痛、恶心、胸闷等不适,这就是所谓的“新房综合症”。
* 慢性危害: 长期低剂量接触甲醛,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记忆力减退、女性月经紊乱等问题,对儿童、孕妇、老人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危害尤甚。
2. 装修是室内甲醛的主要来源:
* 甲醛是制造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胶粘剂的核心原料。这些胶粘剂广泛应用于:
* 人造板材: 如刨花板、密度板(纤维板)、胶合板、细木工板(大芯板)等,它们是制作橱柜、衣柜、地板、木门、家具框架的主要材料。
* 家具: 板式家具、软包家具内部的框架和填充物。
* 装饰材料: 墙纸、墙布使用的胶粘剂,部分涂料(尤其劣质涂料),地毯及背衬胶。
* 其他: 窗帘、床垫等纺织品为达到防皱、阻燃效果,也可能使用含甲醛的助剂。
3. 甲醛释放周期漫长:
* 甲醛并非装修后短时间内就完全释放完毕。其释放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可持续3年至15年甚至更久。
* 初期释放量大(游离态甲醛),危害明显;后期释放量虽减少(结合态甲醛缓慢分解),但长期低浓度暴露同样危害健康。仅靠开窗通风几个月,无法彻底解决长期释放问题。
4. 甲醛无色无味,不易察觉:
* 甲醛在较低浓度下通常是无色无味的(高浓度时有刺激性气味,但容易被其他装修气味掩盖)。人们往往无法凭感官准确判断其存在和浓度高低。即使闻不到明显异味,甲醛超标的风险依然存在。
5. 室内环境密闭性增加,污染物累积:
* 现代建筑追求节能保温,门窗密封性增强,导致室内通风换气量减少。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理,甲醛等污染物容易在室内累积,浓度逐渐升高。
总结来说:
装修后除甲醛,是为了消除或显著降低室内环境中的一级致癌物浓度,避免其对居住者造成急性健康损害和潜在的长期致命风险(如癌症)。甲醛来源广泛且释放期漫长,仅靠通风无法彻底解决。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除甲醛处理(如源头控制、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专业治理等),是将室内空气质量从“可能危害健康”提升到“安全居住”标准的必要步骤,是对自身及家人健康负责的关键行动。忽视甲醛治理,等同于将健康暴露在无形的风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