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拍四维宝宝照片,店里会送粉蓝相框,盲盒已开,看得很准……”上海某孕婴摄影店内,这样的暗示语在准父母间悄然流传。所谓的“四维宝宝照片”服务,即为孕妇拍摄胎儿B超照片留念。
而随照片赠送的“粉蓝”礼物,则成为传递胎儿性别的密码。这一精巧设计的性别暗示游戏,最近终于画上了句号。

01 灰色生意
这家孕婴摄影店看似提供普通的胎儿B超摄影服务,实则操弄着一种精心设计的暗示游戏。
“盲盒已开”成为他们招揽顾客的暗语,指向一个公开的秘密——他们已经知晓了胎儿的性别。
在我国,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被明令禁止。而这类摄影店恰好钻了法律空子,他们不直接进行性别鉴定,而是通过B超影像“顺便”获取性别信息。
随后,他们用赠送“粉蓝相框”的方式,巧妙地向准父母传递这一信息。粉色代表女孩,蓝色代表男孩,这种色彩密码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普遍认知。
02 法律红线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禁止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同时,禁止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这一法律条款的存在,旨在维护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保障人口结构健康发展。
摄影店的“粉蓝相框”把戏,实质上是对这一法律红线的公然挑战。他们以为找到了法律的灰色地带,实则已经违反了法律精神。
随着事件曝光,监督机关迅速介入,对该店进行了严厉处罚,最终导致其关店停业。这一结果向市场发出了明确信号:任何试图规避胎儿性别鉴定禁令的行为都不会被容忍。
03 深层驱动
为何仍有大量家庭对胎儿性别充满好奇甚至执着?
一方面,有纯粹出于准备物品和期待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不可否认,仍有部分家庭存在性别偏好。尤其在二孩、三孩政策下,一些“追生”特定性别的家庭成为这类违规服务的主要客户。
摄影店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需求,将本应是记录生命美好的服务,变成了性别暗示的渠道。
在一些家庭中,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知晓胎儿性别后,某些家庭可能会选择终止女性妊娠,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某些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从2010年的118.1下降至2020年的111.3,但仍高于107的自然正常值。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无数“消失的女孩”和未来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数千万男性找不到配偶,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04 社会共治
胎儿性别鉴定并非完全被禁止,而是限于医学需要。如某些与性别相关的遗传性疾病,需要知晓胎儿性别进行医学干预。
但将这一信息用于非医学需要的选择,则违背了伦理与法律。
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捍卫了法律的严肃性。维护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形成合力。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打着各种旗号进行非法性别鉴定的机构予以严厉打击。同时,需要加强公众教育,破除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
每一个生命,无论性别,都应被平等期待和珍视。
上一篇:用“粉蓝相框”暗示胎儿性别,上海一孕婴摄影店被处罚后停业
下一篇:“来拍四维宝宝照片,店里会送粉蓝相框,盲盒已开,看得很准”,用粉蓝相框暗示胎儿性别,上海一孕婴摄影店被处罚后停业(来源 澎湃新闻 编辑 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