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周五新书架
《事物的起源》

C958/17
(德) 尤里乌斯·E·利普斯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简介:
尤里乌斯·E. 利普斯,德国著名人类学家,曾担任科隆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教授,科隆民族学博物馆负责人。因反对希特勒暴政,1934年移居美国,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非洲及加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进行过长期调查。战后回到德国,在莱比锡大学任教,直到去世。其他重要著作还有《比较民族学导论》《荒野中的帐篷》《野蛮人的反击》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文化人类学领域内的综合性知识普及著作,它以“考察事物的起源”为主旨,从大量实地考察与征引所得的案例材料出发,在风趣的文字和写实的插图中挖掘人类的故事。作者利普斯注意到,人类文化早期发明者的贡献既引起当代大众广泛的好奇心,也是世界大同的引路标之一。因此,全书包罗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贴近日常生活的主题,同时伴有许多深入浅出的思索,可谓一本简明而意蕴深远的人类启示录。
《江河流淌看中国》

K928.42/54
葛剑雄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葛剑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环境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统一与分裂》《历史学是什么》《黄河与中华文明》《葛剑雄写史》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二、三册执行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江河湖海为脉络,系统梳理了水与中华文明发展的深刻联系。从黄河的根魂塑造、长江的文脉传承,到运河的千年智慧、江南的水乡繁华,再到湖泊的生态价值、海洋的开放胸怀,全书以历史地理为视角,结合人文思考与当代关切,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华水文明图景”。这是一部关于水的史诗,揭示水如何深刻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更是一部启迪未来的文明备忘录——唯有读懂水与中华文明的血脉联系,才能在水资源保护、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之源,延续中华文明的辉煌。
《我独自一人, 却很自在》
I516.15/6
(德) 赫尔曼·黑塞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作家、诗人、画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作品多探讨人对真实性、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灵性的追求。黑塞创作生涯长达70年,作品覆盖面甚广,除《荒原狼》《悉达多》《玻璃球游戏》等长篇小说外,也从未中断过中短篇及散文、诗歌的创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赫尔曼·黑塞的自然疗愈诗画文集,收录他有关田园活动、营造家园主题的珍贵随笔、诗歌和画作。对于黑塞来说,这些随笔与诗歌,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他生存的必需——借田园劳作治愈自己的抑郁,他在宁静里与心同坐,种下一个不慌不忙的自己,重构心灵秩序,收获“慢的自由,深的寂静”。他在独处中观察世界,在沉静中听见心声。那些写给清晨与黄昏、树木与湖水的文字,浸润着每一个追求内心平和的人。安静生活也可以丰盛自由。一个人,也能活成自己的宇宙。
《痛苦是条虫》

K825.6=76/112
麦家 著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麦家,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人生海海》《人间信》等,其中《解密》《暗算》入选“企鹅经典”文库。
内容简介:
《痛苦是条虫》是一部深入探讨麦家人生哲学和文学创作的作品。八篇对话犹如麦家八次向内探底并寻求疗愈的过程,真实地追溯了他早年的成长经历,剖析了其作品创作的深层涵义,并透露了他从“谍战三部曲”书写特殊人物转向“故乡三部曲”讲述普通人故事的心理和道德。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I561.65/227
(英) 毛姆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小说家,剧作家,毕业于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后弃医从文。他在现实主义文学没落期坚持创作,并最终奠定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他倡导以无所偏袒的观察者视角写作,包容地看待人性。著有作品《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叶之震颤》《面纱》《刀锋》等。
内容简介:
《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是毛姆的人生随笔集。时至暮年的他,以小说家天然的敏锐度,将自己对人生、世界的感悟诉诸笔端。那些不为人知的生活侧面、跨越时代的深邃思想,常能发人深省。全书共分三个章节:“我和我眼中的世界”“作家杂谈”“暮年絮语”,主题包括人生感悟、读书、写作、哲学思考、选择等多个维度。书中更多次探讨身为个体都会关注的核心问题:我该怎样活,该怎样选择,该怎样去过好自己的一生。
《鲟鱼》

I247.7/1964
邱兵 著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邱兵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文汇报》记者并创办《澎湃新闻》,2023年发起“天使望故乡”非虚构写作计划。
内容简介:
全书收录多篇故事,围绕罹患肺癌的船长张渝民、警察父亲、意外坠亡的老何等人物展开叙事,探讨生命意义与人性底色。作品以鲟鱼洄游为生物学隐喻,关联作者早年长江求学经历与中年返乡定居的生命体验,通过方言元素与小人物命运叙事,呈现对存在主义主题的思考。书中“天使望故乡”写作计划延续真实表达理念,记录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温馨提示
想了解本周完整新书单,请查看OPAC上的新书通报,链接如下:
http://opac.lib.ustc.edu.cn/newbook/newbook_cls_browse.php
也可在各个书库入口处的新书展架上查看和借阅近期的实体新书。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文稿:窦卫红
编辑:孙雨琪
审发:窦卫红 余欢欢 顾秀娟
邮箱:yuedu@lib.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