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需谨慎:精装修房的四大坑》
在购买精装修房时,有四大问题犹如隐藏的陷阱。其一,装修标准模糊不清,很多时候宣传的高品质装修在合同里缺乏明确界定,实际交付大打折扣。其二,装修材料以次充好,看似高档实际可能是劣质产品。其三,装修工程质量堪忧,墙面不平、地板空鼓等问题频现。其四,售后维修推诿扯皮,一旦发现问题,开发商与装修公司互相推卸责任,让购房者有苦难言。购房者在面对精装修房时,务必要仔细考察、明确条款,以免被这些问题坑害,造成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损失。
近万科北京某精装修的项目的卧室天花板竟然大片脱落,险些导致业主怀孕8个月的妻子流产!虽然开发商承诺承担业主维修期间的费用,但精装修行业的问题再一次暴露出来。
天花板整片脱落,可以理解为房屋顶面材料的附着力不足,其实精装房的问题远不止此。据我们了解,至少有以下几种。
第一、 装修材料标准缩水
这是常见的一种,业主家中实际装修材料和与当初签合同时承诺的不一致。样板间看得眼花缭乱,实际收房时就大变样了。这种感觉就像下图这样:
样板间用的高档装修材料,比如实木地板,到了自己家里就变成了实木复合地板。这中间的利润是十分惊人的。其他比如门窗、墙面涂料、厨卫设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缩水问题。
这是因为,开发商的精装修水分很大,虽然给购房者的是市场价,但由于大批量采购,成本压得低,这个价格是单个业主无论如何也拿不到的。这就有可能出现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情况,过时或者以次充好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外,精装修麻烦的是什么?肯定是隐蔽工程,这些环节如果不过关,维修会麻烦。
第二、 购房合同省略细节
省略细节的购房合同,给装修环节留足了可操作空间。装修环节一般在补充协议中约定,不过现在补充协议基本上都是开发商打印好了的,他们通常不会对细的装修内容进行约定,即使收房时发现问题了,购房者维权也经常吃暗亏。装修合同不约定比如地板、卫浴、橱柜等建材的具体型号。仅以“高档或同类档次”代替。
第三、 你家的精装修是按哪个面积计算的?
大家都知道,房屋面积分为建筑面积和套内使用面积。很多业主会发现自己签的精装修协议是根据建筑面积算的,这可是包含了公摊的!
还有些开发商习惯于把装修成本和房价合并计算,看上去是替购房者省钱了,但却模糊每平米的造价,如果按照套内面积计算装修成本,你会发现其实你还是吃亏了。
第四、 精装修没有统一标准
精装修虽然发展十分迅猛,但总体仍然是处于初级阶段,这也给开发商漫天要价提供了空间。几千块钱一平米的装修价格,实际装修成本不足报价的三成。而且这个价格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精装修的样板间会让你觉得几千块钱一平米的装修费物有所值,收房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上面说了4点有关精装修的问题,打算买精装修房的你要当心了,即使无法砍价,你在买房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签合同应该注意点了。具体来说,就是建材一定要细化到品牌和型号等关键信息。
第二、 约定违约责任,一旦装修出问题了,该如何赔偿。
第三、 仔细验收。精装修的验收要比毛坯房更加仔细。对于隐蔽工程的验收可以请专业人士。
第四、 发现问题及时记录。一般验房时,都会有开发商或者物业人员陪同,发现装修问题应该及时记录在验收单上面,问题严重的不要签收,要依据合同等待进一步与开发商协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