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专为装修业主打造省钱避坑辅助工具“装修行家”小程序]
许多业主在选定装修公司后,常常会放松警惕,尤其是在签订合同环节。然而,装修合同中的细节往往决定着后续工程的顺利与否,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被动局面。
下面为大家梳理装修合同中容易忽视的关键要点,助力在签约阶段就能有效保障自身权益。

①.材料规格模糊不清:
某些合同可能只简单标注“高级地砖”“优质涂料”,但未明确品牌、型号和规格。建议业主在合同中要求明确每一个材料的品牌、型号、颜色乃至采购渠道,并作为合同附件留存。
②.增项条款设置不合理:
部分合同会包含“按实际工程量结算”的条款,却未设定增项幅度上限。合理的做法是约定增项幅度不超过总报价的5%,且任何增项都需业主书面确认。

③.付款方式不合理:
如果合同要求开工前支付比例过高,业主在施工过程中的话语权就会减弱。建议采用分阶段付款方式,将付款节点与验收合格挂钩,并保留一定比例的尾款至最终验收合格后支付。
④.保修责任缺失或模糊:
合同应明确保修期限、保修范围以及报修响应时间。避免出现“整体保修”这类模糊表述,而应将不同工程的保修期限分别注明。

1.签约前做好充分准备:
可以通过微信“装修行家”小程序了解装修公司的口碑和实力。不论是找装修工人、还是装修公司,都可以在同城免费查询,足不出户就能货比三家!同时,内置智能装修报价系统,3秒一份同城报价清单,全包、半包明细全都有,拒绝隐形消费!

2.细致审阅合同文本: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所有约定都应落实到书面。特别注意工程范围、质量标准、材料明细、工期、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保修条款等核心内容。如有不明确之处,务必要求对方澄清并补充到合同中。

装修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合同是保障业主权益的基石。切勿因急于开工而忽视合同审核,真正做到明明白白签约,安安心心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