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灾难。德、意、日三国轴心国对许多国家发起了大规模的侵略,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死亡。中国,也成为了二战中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在这十四年间,至少有三千多万军民伤亡,财产损失达到当时的数千亿美元。因此,这段历史也成为我们无法忘记的民族创伤。

二战结束后,德国选择了正视自己犯下的错误,并向国际社会道歉。然而,日本却始终不承认自己的侵略历史,反而一直试图淡化、甚至美化那段过去,甚至有些极端势力妄图再次掀起军国主义的狂潮。靖国神社,便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靖国神社创立于1869年,原本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的牌位,作为国家英雄,他们的牌位被供奉也无可厚非。然而,二战结束后,许多在二战中丧生的日本军人同样也在这里立了牌位。这些人中有许多是犯下战争罪行的反人类罪犯,却被当作英雄一样供奉,这显示了日本在二战暴行上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反省。
更糟糕的是,日本的政治人物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右翼势力的支持,同时借此获得选票。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二战中遭受日本侵害的中国、韩国等国家的民族感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中国青年决定用激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冯锦华于1970年出生在山西太原。从小,他就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好孩子,学习上十分专注,因此成绩一直非常优秀。1992年,冯锦华从大学毕业后,在当地的企业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两年后,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前往日本留学。
冯锦华一直对日本没有好感。由于日本在中国的侵华行为,他对日本保持着敌意和仇视。可是,当他来到日本之后,却发现日本人非常礼貌和谦逊,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敌对感。然而,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对日本的警觉。

在学了几个月日语之后,冯锦华于1996年考入了一所大学。毕业后,他选择留在日本,在一家电讯公司工作。原本,他的生活稳定而幸福,但随着日本政坛的剧变,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2001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宣布将在战败纪念日前后参拜靖国神社,这一行为激怒了中国和韩国等国家。更糟糕的是,这一举动导致了日本民众对中国人态度的转变。冯锦华,无论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还是个人的立场,都感到极为愤怒。
2011年8月13日,小泉纯一郎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次日,冯锦华购买了油漆,前往靖国神社,在雕像上写下“死”字,并用红色油漆泼洒。很快,他被日本警方逮捕。由于中国大使馆的介入,他没有被拘留太久。第二年,他离开了日本。但他从未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也拒绝为此向日本道歉。

回到国内后,冯锦华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被誉为民族英雄。而他自己则表示,这只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态度,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愤怒。
虽然失去了在日本的工作,但冯锦华依然积极参与爱国运动。2003年,他参加了保钓运动,并与伙伴一起乘船前往钓鱼岛,尽管因为遭到日本军方的驱逐而未能成功登岛。2004年,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冯锦华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日本驻华使馆前抗议,播放二战时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录音,并焚烧太阳旗与小泉的照片。
随后,在秘密准备下,冯锦华和保钓运动人士成功登上了钓鱼岛,但他们的船只被日本军舰拖走,最终被日本逮捕。尽管如此,他们坚持自己是在中国领土上活动,拒绝接受日本的审讯。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最终被释放回国。
之后,冯锦华开始低调行事,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但他的爱国之心,想必从未改变过。他曾经说过,某些时候,民族主义者就应该挺身而出,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庆幸的是,今天钓鱼岛已经成为我国海军常态化巡航的区域。然而,对于日本靖国神社的问题,我们依然停留在抗议的层面。只要日本的右翼势力不被根除,军国主义的阴影就无法散去,我们与日本的斗争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