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时节农事忙,韭香满棚采收忙。初冬时节,步入甘肃省漳县武阳镇柯寨村的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翠绿的韭菜整齐如茵,浓郁的韭香在空气中弥漫,菜农们正忙碌地收割、分拣、捆扎。这小小的韭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更撑起了乡村振兴的宏大愿景。
在漳县武阳镇柯寨村,蓬勃发展的韭菜种植业正悄然改写村民的命运。大棚内,村民李银香手法娴熟地将鲜嫩的韭菜扎成均匀小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韭菜一上市,超市和蔬菜市场的订单就源源不断,周边县市的采购商更是络绎不绝。去年靠它收入超过了6万元,家里土坯房换成了砖混房,农用车开回了家,孩子上学再不用愁了。”从最初试水的1座棚起步,如今她的“绿色事业”已扩展到5座大棚。
村民李红中的故事同样令人振奋。拥有4座韭菜棚的他,每棚年收入近万元,生活焕然一新。“种韭菜十多年了,这小东西是全家的顶梁柱,供三个孩子读完了大学,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在武阳镇,这样的致富案例比比皆是——小小的韭菜产业,实实在在地惠及千家万户,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坚实支柱。

漳县武阳镇柯寨村温室韭菜抢鲜上市(李志斌 摄)
漳县韭菜的强劲竞争力,源于其过硬的品质。这里出产的韭菜叶宽茎厚、色泽鲜亮欲滴、辛香浓郁扑鼻、营养丰富,被食客们誉为“舌尖上的珍品”。当地流传着“头刀包饺子,二刀蒸包子,三刀炒腊肉”的饮食传统,每年冬季,鲜嫩的韭菜便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这一特色产品已先后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和“省级无公害蔬菜产地”双重权威认证,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稳固的地位。
据悉,2025年漳县蔬菜种植面积12.5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2万亩,年产量预计达48.6万吨,产值预计达11.75亿元。2023年以来投入285万元,新增钢架大棚206座,硬化产业路3000平方米,完善灌溉设施2公里,扩大韭菜产业基地规模。投资37.6万元改建了武阳镇柯寨村集销市场。
为提升产业韧性与可持续性,漳县积极探索并实践“合作社+基地+农户+品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政府通过土地流转、以奖代补等政策,大力支持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税务部门则精准梳理产业链税惠政策图谱,积极协助农户和合作社申请“银税互动”贷款。这一创新模式有效整合了土地、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形成了“政策推动、龙头带动、合作联动”的良性发展循环。

漳县武阳镇柯寨村温室韭菜抢鲜上市(李志斌 摄)
清晨的柯寨村,满载着新鲜韭菜的货车整装待发。这些品质卓越的“漳县绿”不仅供应本地超市和农贸市场,更依托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远销省内外广阔市场。“客户都是抢着收购,根本不愁销路!”种植户们言语间充满底气。电商平台的深度接入,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让漳县韭菜突破了地域限制,加速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扩大韭菜种植规模,在强组织、抓产业上聚力,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持续推动‘小韭菜’向‘大产业’发展。”漳县武阳镇党委副书记高新星说。
韭菜虽小,却承载着漳县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以卓越品质赢得口碑,以创新模式激活乡村经济,更以绿色发展的底色,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动人画卷。(来源:漳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