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A股主要指数上涨,但近4200只个股收跌,日成交额缩至1.73万亿元。
受访人士表示,在政策预期、业绩博弈与外部风险传导共同作用下,市场震荡分化,风格从成长向防御切换。预计震荡分化格局将大概率维持1至2个月,12月中下旬有望迎来变盘。科技板块的系统调整已步入中后期,但趋势性反转仍需火候。
量能缩至1.73万亿元
今日,沪指收涨0.18%报3946.74点,创业板指收涨0.25%报3076.85点。沪深300、上证50微涨,但科创50跌近1%,北证50跌逾1%。
A股量能骤降,成交额由上一交易日的1.95万亿元快速缩至1.73万亿元。不过,截至11月18日,沪深京两融余额仍维持在2.5万亿元。
盘面上,中字头、天然气、稀缺资源、锂矿概念、有机硅、黄金概念大涨,但零售、贸易、影视动漫、广播电视等概念跌幅较大。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10个收红,有色金属大涨2.39%,融捷股份涨停,中金黄金、晓程科技、赤峰黄金、兴业银锡、永杉锂业、天齐锂业涨幅均超过6%。石油石化、国防军工、美容护理、银行、通信、非银金融、基础化工板块收红。

国防军工成为近两日市场“最强风口”,今日江龙船艇、亚光科技“20cm”涨停,天海防务涨逾14%,亚星锚链、航天发展、中船防务涨停。长城军工收涨5.61%报55.15元/股。

华融化学、恒光股份“20cm”涨停,远翔新材、东岳硅材涨幅超过10%,英力特、蓝丰生化、晨光新材、亚星化学、氯碱化工、国风新材涨停。

综合、房地产板块领跌,传媒、建筑材料、商贸零售、计算机、医药生物、建筑装饰、机械设备、环保等板块跌幅均超过1%,电子、轻工制造、社会服务、汽车、纺织服饰等板块也收跌。

市场仅有1200只个股收涨,涨停股64只;4175只个股收跌,跌停股33只。日成交额靠前的个股收涨居多。仅有4只个股日成交额超过100亿元,中际旭创收涨3.32%报488.6元/股,宁德时代收涨1.58%报391.1元/股,新易盛涨近2%,华胜天成收涨1.45%报21.67元/股。多氟多、赣锋锂业均涨近4%。

为何指数稳而个股弱
今日指数靠权重股“托底”,中小盘却一片惨淡。银行、石油等红利资产轮番拉升,资金涌向低估值蓝筹;科技成长方向则全线承压,市场再现“指数红、个股绿”的割裂画面。
对此,格上基金研究员焦冰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核心因素有三:一是资金的风险偏好下降,从高位题材股撤离,转向防御性板块;二是临近年末,场内资金博弈加剧,部分机构选择兑现收益、调仓换股,对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等高景气但高估值板块形成明显抛压;三是市场在等待关键信号,即英伟达财报对全球AI(人工智能)产业景气的验证。
“目前市场缺乏清晰的新主线,短期内较难出现强劲上涨趋势。”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日权重股表现强势,对指数形成明显支撑。相比之下,中小盘股及前期热门题材股成为杀跌主力,同时主力资金大幅流出,大量资金从题材股和成长股中撤离,转而涌入低估值权重股以规避风险。此外,板块轮动速度快、持续性弱,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资金选择性流动加剧了分化,最终导致指数收红而近4200只个股下跌的局面。
小禹投资基金经理黎仕禹指出,今日市场表现,主因是外部局势动荡、场内监管趋严对短线情绪形成压制,叠加年底资金“结账”行情。
他进一步分析,11月后,市场由科技赛道转向题材炒作,但近日多只“妖股”遭监管停牌,对市场短期情绪造成一定影响。此外,机构年底保排名,普遍卖出高进攻的科技方向,买入银行、保险等防御权重,导致科技方向持续调整,而指数跌幅有限,正是“结账”行情特征。沪指多次在4000点关口震荡,进行洗盘、换筹,也为后市行情走得更远蓄势。
“今日分化本质是‘成长’向‘防御’的风格切换,也是政策预期、业绩博弈与外部风险三方共振的结果。”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也向记者分析,受年报业绩不确定性催生的避险需求推动,今日银行、保险、“三桶油”及三大移动运营商等超级权重股集体走强,凭市值加权优势托住指数。而科技、题材股及中小盘股则面临流动性挤压与获利回吐压力,叠加海外市场波动、地缘因素等外部风险扰动,资金被权重板块抽血后加速下跌。当前,市场情绪整体谨慎,涨跌比失衡、情绪指标同步回落。不过,政策驱动的新基建、消费复苏及科技长期成长逻辑仍吸引部分资金逢低吸纳。
尚艺基金总经理王峥告诉记者,今日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并非系统性牛市,而是极致的结构性分化。一是“新国九条”与“中特估”政策持续深化,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分红和回购,提升股东回报,直接利好现金流充裕、估值低、高分红的国有大型银行、能源、电信等权重板块,这些个股在主要宽基指数中占据极高权重,它们的上涨足以拉动指数翻红。二是当前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弱复苏态势,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不高,资金出于避险和确定性收益的需求,从中小市值、概念题材股中流出,集中涌入上述具备高股息和稳定盈利属性的类债资产,是一种典型的避险性上涨。
科技股是否调整到位
英伟达将于11月19日美股收盘后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市场将借此检验人工智能板块的高估值是否合理。
对此,刘岩指出,这正是关键变量,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Blackwell芯片出货进度及业绩指引,将直接牵动A股相关产业链。若数据超预期,可逆转“去风险”情绪,助力科技板块提前止跌;若低于预期,则可能诱发短线二次探底。
“英伟达财报对A股科技股的影响大概率偏中性。”黎仕禹预计,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算力芯片的强劲需求推动下,英伟达营收已连续多个财季创下新高。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方向仍有较强的业绩增长预期,但考虑到A股已进入“结账”行情,英伟达财报对科技股影响或偏中性,更多的是为明年AI业绩增速提供指引。
王峥表示,英伟达财报大概率会成为打破A股科技股僵局的关键催化剂。目前A股AI板块正处于深度调整后的震荡筑底阶段,市场在等待一个明确的、来自全球产业顶层的信号。
刘岩指出,A股AI板块近日高位回落、结构分化,算力链相对抗跌,纯概念AI股领跌,主力资金部分撤离、北向资金观望。本轮科技股回调属于机构调仓锁定收益与估值消化引发的阶段性调整,预计11月底至12月初迎来企稳转机,半导体或再震荡1至2个月,算力方向有望先行修复。
“科技股这轮调整,反而可能为中长期布局提供机会。”焦冰提醒,震荡分化还会延续,高位获利盘待消化,新主线仍在酝酿。英伟达财报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成打破当下僵局的关键。接下来可重点关注A股中与海外算力需求高度相关的光模块、PCB(印制电路板)等板块。
王峥指出,科技股系统性深度调整或已进入尾声,但反转时点未到,更可能是震荡磨底、个股分化。具备真实业绩、技术壁垒和清晰商业模式的龙头将先行企稳,纯概念炒作股仍可能下探。需等待三大信号:一是市场关注点从市盈率转向明年盈利,且有龙头公司AI订单或收入超预期;二是出现现象级AI应用并大规模商业化,证明AI可显著增效并创造新需求;三是宏观环境改善,国内经济复苏信号明确或市场风险偏好提升,资金从高股息板块溢出。
记者 朱灯花
文字编辑 陈偲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美联储人事变动
涉“老鼠仓”!券商投资总经理被罚
多名车主遇“提车骗局”!中间商卷款失联
永辉“胖改”近半却亏超7亿,董事长拟套现4亿离场
软银官宣!清仓英伟达套现58亿美元
百度正式加入!“百镜大战”再升级
科技失宠、消费接棒,A股风格真换了?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