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汪清县汪清镇西崴子村,只见闲置的大棚内一派丰收景象,一排排菌棒上的冻蘑肥厚鲜嫩,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空气中弥漫着菌香。作为该村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的特色产业,自栽庭院冻蘑的丰产丰收,不仅让“方寸庭院”变身“增收宝地”,更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村民致富的生动实践。
庭院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路径。今年以来,西崴子村立足村情实际,由村集体投入资金自主经营,将村内闲置大棚改造为冻蘑栽培基地,既实现了闲置资源的高效利用,又通过集中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让产业发展与村民生活紧密相连。为破解销售难题,该村创新推行“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模式:线上依托抖音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开展精准引流,通过直观展示冻蘑生长过程、烹饪方法等吸引批发与零售客户;线下敞开基地大门,欢迎周边村民、市场采购商上门选购,实现批发零售双向发力,确保产得出、销得畅。
小产业撑开村民“致富伞”。“以前村里的庭院经济多是村民在房前屋后种点辣椒、玉米,基本自供自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驻村“第一书记”梁德坤介绍,冻蘑作为市场认可度高的经济作物,凭借稳定产量和多元销路,成功推动该村庭院经济从“自给自足”向“增收致富”转型,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富民路径。该产业还与脱贫户利益密切相关,采收期间优先吸纳脱贫户参与采摘、分拣等工作,按工计酬保障即时收入,等产生稳定收益后,还将为全体脱贫户发放分红。
记者从村里获悉,今年西崴子村冻蘑栽培预计总产量可达4万斤,采摘期将持续至11月底,目前采收进度已完成三分之一,部分产品已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各地。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该村正规划在鲜蘑销售、干品加工的基础上,开发冻蘑酱等深加工产品,让庭院经济“含金量”更高、产业链更长。
初审:佟焱
复审:张洋
终审:孙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