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觉得现在甲状腺相关疾病的 “出镜率” 非常高,去体检,经常会get✅一份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报告。
更可怕的是,这类疾病它还特别 “重女轻男”。如果你仔细看近几年的数据,就会发现甲状腺癌已跃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 4 位,女性的发病风险远高于男性。
为什么呢?

因为女性的甲状腺问题,从青春期就开始埋下伏笔。青春期卵巢发育、雌激素分泌波动,作为内分泌核心器官的甲状腺很容易被波及。
甲亢可能导致初潮提前、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
甲减则会拉长青春期进程,耽误身高发育,还可能因月经量过多引发贫血。
对敏感时期的女孩而言,这些身体困扰更会转化为心理负担。
步入性成熟期,工作重压与家庭负担让女性心理压力激增、情绪不稳定,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也随之进入高发期。
35岁以上女性需特别注意,每5年应进行一次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和超声检查,若出现“吃得多却消瘦”的情况更要提高警惕。

甲状腺激素失衡还会影响备孕,甲亢、甲减都可能导致不孕或生殖能力下降,当出现疲累、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时,切勿硬扛,需及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春田妇儿”
关注春田妇儿
和万千妈妈一起共成长
怀孕更是甲状腺的“高负荷期”
孕激素变化会干扰甲状腺功能,而甲状腺一旦“闹脾气”,不仅影响母体健康,还会波及胎儿:
甲亢孕妇可能面临流产、早产或妊娠高血压风险;
甲减则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使新生儿患上呆小症,出现表情呆滞、舌头粗大等问题。
临床数据显示,孕期30%-40%的妈妈会遭遇甲状腺功能异常,但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孕反或产后疲劳,从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而在产后甲状腺问题中,最常见的是甲减(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和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其中甲减更为普遍。这两种情况症状不同,妈妈们可对照自查:
1
持续疲惫:不是熬的,是身体“动力不足”
带娃辛苦是事实,但正常的疲惫在充足睡眠后总能缓解。而甲减引发的疲惫,即便孩子整夜安睡,白天依旧精神萎靡,抱娃十分钟就腰酸背痛,甚至连说话都觉得费力。
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身体代谢减缓,如同汽车缺油,无论如何踩油门都难以正常运转。
2
反复失眠:不是娃吵的,是激素在“扰梦”
许多妈妈将失眠归咎于夜奶、孩子哭闹,但如果孩子睡熟后,自己仍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或睡着后极易惊醒,就需警惕甲状腺问题。
甲亢会使身体处于“亢奋”状态,即便身体疲惫,大脑也无法平静,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甲减虽让人犯困,却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多梦、早醒,两种情况都可能引发睡眠障碍。

3
严重掉发:不是缺营养,是生长节奏紊乱
产后两三个月掉发属于正常现象,通常半年内即可恢复。但如果掉发持续超过三个月,头发日渐稀疏甚至露出头皮,就要考虑甲状腺的问题。
甲状腺激素主导头发的生长周期,激素失衡会导致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从而大量脱落。
临床中,不少甲减妈妈在规范治疗后,头发都能逐渐恢复浓密。
4
情绪失控:不是玻璃心,是激素在捣乱
产后情绪略有波动很常见,但如果频繁出现兴趣缺失、莫名想哭,或易暴躁烦躁等情况,除了调整心态,更要排查甲状腺问题。
甲减易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甲亢则会引发暴躁失眠,这都是甲状腺激素影响大脑情绪调节机制的结果,并非个人心理问题。

结合女性甲状腺疾病的高发特点,以下两个时间点的检查尤为重要,能有效规避健康风险:
怀孕6-12周:这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其所需的甲状腺激素完全依赖母体供给,因此甲状腺检查必须纳入产检项目。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或既往病史的女性,建议在孕6周前完成检查。
产后6周左右:孕期甲状腺“工作量”大幅增加,产后激素骤降易引发功能波动,即便孕期检查正常,产后也需复查。此外,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甲状腺专项检查。
温馨提示:甲状腺检查仅需抽血,无需空腹,随时可进行,通常当天就能获取结果。

即便顺利度过孕期产后,绝经期仍是一道“坎”。
激素会再次剧烈波动,甲状腺疾病症状与更年期症状高度相似——心悸、失眠、脱发、体重异常、乏力,极易混淆。
此时切勿自行判断,务必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分清病因。若此前甲状腺问题未得到有效控制,还可能导致提前绝经,增加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孕期和产后甲减,医生通常会开具左甲状腺素。这种药物与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成分一致,安全性高,不影响母乳喂养。

若为甲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案,遵循医嘱即可。
甲亢、甲减只要规范治疗,激素水平就能恢复正常,患者完全可以拥有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
80%以上的产后甲减属于暂时性问题,少数需要长期服药的情况,本质也是“缺啥补啥”,与缺钙补钙同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加入粉丝群
找到对应的预产期和宝宝出生时间
即可加入孕妈粉丝群
小助手陪伴 医生直播 在线咨询 不定期抽奖福利等你来
同期孕友分享、小助手陪伴、医生问答
不定期抽奖福利等你来享